3)第549章 战争的拐点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间的配合战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中军突破锥形战术,什么情形下实施斜线以及衍生出来的砧锤战术……

  战场上情况百出,万人厮杀的正面横切面能排出两三里,宽阔的横切面,混乱的战场,不仅不易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意图,更为麻烦的是己方将领的相互配合,是号令的有效传达,这些问题都要在战前仔细敲定清楚。

  董虎给予了袁绍、曹操、孙坚足够的尊重,不仅对各军大方面进行布置,还亲自参与了孙牛的破军营具体战术实施的军议,但他没有干涉孙牛的各项事情具体安排,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是孙牛,只有自己制定的计划才能行云流水的指挥,他人插手反而会造成混乱。

  一级一级的安排战术,从营主、各营将、各大队长、中队长,再到最底层的什长、伍长的动员、鼓劲……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但董虎还是认为各路诸侯的准备并不充分,看起来双方最为重要的一次大战只是“三万与一万”的对决,事实上却是双方十数万的对决,牵一发而动全身,双方都要考虑彼此偷袭的情况,都要应对全面决战的意外。

  董虎的核心兵马只有四五万精锐,而且骑兵占据半数,机动性更强,即便战场出现了意外,他可以选择立即退出战场保存实力,但袁绍、曹操不能,十万大军一旦出现了动摇、崩溃,步兵想要安安全全逃离战场是极为困难的,两人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后世任何一场十万人的大战,无不是商议了又商议,无不是用上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来准备各项工作,可现在才多久?仅三两日就能够制定好了所有计划?

  至于是不是董虎故意如此,故意制造了当前的局面,那就只有老天爷才能知道了。

  无论有无董虎的意外出现影响了这个时代,还是《三国》的荥阳之战、梁东之战、阳人之战,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大战,即便徐荣将曹操、孙坚抓住大卸八块,对于当前的酸枣联盟来说,都不是决定性的战役,或者说都不是这场伐董战争的转折点。

  数十万人的战争是不可能一上来就进行一场决战的,双方决战前都需要有些开胃菜,梁东之战,徐荣全歼了鲍信、曹操、卫兹所部,但东线还有酸枣县内十余万兵马,东线的威胁并未因为曹操战败而解除。

  梁东之战,徐荣全歼了孙坚、李旻所部,南阳袁术依然手握数万大军,敌人据守在坚固城墙内,徐荣短时间内无法占领任何地方,而且在董卓迁都后,后方没有钱粮辎重支持,徐荣就算击败了孙坚,也只能退回雒阳,南线的威胁同样未解除。

  即使击败了曹操、孙坚,东线、南线的威胁依然存在,在大局上,各路诸侯依然四面八方威逼雒阳。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是董虎与东线主力军团正面对决,一旦孙牛一万兵马正面击溃孙坚所领三万兵马,三比一的精锐兵力对决下,各路诸侯一旦战败,从最顶层的各路诸侯,再到底层兵卒都会产生浓重的失败情绪,就算十余万兵马不会彻底崩溃掉,也绝对不敢再次轻易冒进。

  东线各路诸侯不敢冒进,南线的袁术、北线的王匡也就不敢向前一步,看似依然围困着雒阳,雒阳危机却在几何倍的降低。

  一场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但袁绍、曹操、孙坚好像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本能的认为只要精锐兵力超过孙牛,好像胜负就已经板上钉钉子了,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