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77章 南北对峙的苗头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在意,实则视线从未从各营身上离开过。

  五千山字营将士退役转职对各营将士造成的震动较大,但随着董虎所说话语传遍各营,甚至连兖州、青州、司隶校尉部各营得了消息后,无论是不是董部义从一系,底层兵卒都自觉不自觉的收敛了些,原本不会屯田耕种的兵卒也都老老实实的拖拉这耕犁种地,将领们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军规军纪上面。

  探子每一日都会将各营情况送到董虎手里,看到青州军、泰山军、长安营、雒阳屯田各营都老实了许多,他在海边逗留的时间也更长一些。

  军队是一国定海神针,只要军队不乱,再大的乱子都不是问题,低级官吏下放,尽管有不少当地家族不满,但在一二十万兵马弹压下,任何不满声音都是毫无力道可言,当然了,董虎相信,当地名望家族也不是傻蛋,肯定会用他们最为擅长的联姻手段拉拢。

  徐州、豫州遭受的破坏较少,但陶谦、朱儁、孙策制造出来的无主田地也足够兵卒屯田的了,至于剩下的家族……只要遵守规矩,他就不准备通过其他手段更进一步的打压。

  权利争斗是残酷的,就算董虎不暗示退役转职的将士,他们在做了官后,也会利用自己的手段夺取富户地主的田地,无论禁不禁止,转职的将士们都一定会想方设法做这样的事情。

  豫州、徐州没有大量摧毁当地富户家族,也就没了进一步土改的条件,底层百姓依然是没有多少田地,充任地方官吏的将士,就算想侵吞底层百姓的田地也不可能,能获得土地的,只能与当地家族明争暗斗。

  董虎不想管这样的事情,但一些硬性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诸如佃租不得超过五成,诸如五百亩田地必须供养一名军卒,诸如赋税暂时性十税一。

  豫州、徐州没有真正遭受战乱,尽管关东诸侯在围攻雒阳时,一些精明大家族看到了战乱苗头而逃亡其他地方,各地都遗留了一些无主田地,也有一些家族在权利争斗中失败而丧失了土地,但这些土地毕竟是少数,还不足以进行平均分配地步,这种情况下,若用“三十税一”赋税来供养兵卒,那是绝对不够的。

  董虎在并州、凉州、司隶校尉部、青州、兖州都占有大量土地,这些地方都可以按照他的心意平均田地,他都可以直接十税一,算是他向所有人征收一成佃租,十税一的赋税足以养活现有的兵马,只不过凉并比较穷,实行的税赋更低,或是免征赋税。

  取消了其他杂七杂八税赋,十税一足以供养兵卒,但豫州、徐州这样没能土改的地方,就只能用“五百亩田养一卒”来增加赋税收入,而且还要严格规定最高佃租不得超过五成,十税一的赋税也要从地主收入中支取,将原有的百姓负担转嫁到地主身上。

  无主田地,山林荒地,河流沼泽地,这些全都划入了董虎名下,无主良田划入官田、军屯田,山林荒田、沼泽田地可任由百姓开垦,谁开垦谁租种,只需要五十税一、一千亩养一卒即可。

  兖州、青州遭遇的灾难较大,当地家族折损的较多,尽管还有一些名望家族存在,但董虎拿到了一半田地所有权,征收赋税力度就要低一些,豫州、徐州境内的大家族遭受的损失较少,相应的承担的赋税“责任”就要大一些,变相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打压,进一步削弱大家族的实力,扣除掉十税一赋税、五百亩养一卒负担,以及佃租五成上限,地主富户最多能剩下两三成收入,除此之外,董虎还会进一步制定税赋政策,诸如地主拥有千亩田是三十税一,拥有五千亩是二十税一,拥有一万亩是十税一,以此迫使地主富户转移或售卖手中田地。

  转移田产的法子较为简单,诸如把田产分给下面的子孙、族人,以这种法子来合法避税,但董虎愿意大家族这么做,与“推恩令”差不多,他相信,这种转移田产的法子,最后一定是分裂,强盛的大家族也会逐渐变成一个个没了太大影响力的小家族。

  。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