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1 贾赦想秦氏_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儿和珍大哥就过来要人,蓉哥儿还被小畜生给打了,几个人把官司打到老太太那里,你猜怎么着?

  老太太居然同意了蓉哥儿媳妇继续住在西府,还把珍大哥和蓉哥儿臭骂一顿,让他们好生反省。”

  贾赦微眯着眼睛,摸了摸下巴说道:“珍大哥不是个好相处的,此事定有蹊跷,你没问问周瑞家的,老太太为何不允许蓉哥儿媳妇回去。”

  “这个周瑞家的没说,老太太把下人都赶出去了,只有小畜生和东府的两个人在里面。”邢夫人说道。

  贾赦沉默不语,他的心思现在早就飞到林黛玉房里去了。

  “秦氏……”贾赦心中痒痒的。

  ……

  第二场的表判,考察士子们明辨是非、撰写公文的能力。

  其实科举考试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太拘泥于形式,不懂得变通。

  这一点跟后世的应试教育很像,唯分数论,似乎只要能考个高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可真的让人处理具体问题,分数高的人不一定就比分数低的人强。

  不过现实问题是,考试不可能设定出诸多标准,来选拔人才,那样不切实际,也无法操作。

  相比而言,科举考试已经算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

  等到后面三场全部考完,已经是十日后了。

  这一下,所有上榜的学子终于解放了,大家伙就跟出笼的鸟儿一样,欢呼雀跃。

  科举考试太折磨人了,不仅仅是学问上的考量,更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双重检验。

  贾宝玉就看到一个考生在考试的时候,突然间手舞足蹈、大声吼叫的模样,显然是因为压力过大,脑子里的那根弦断掉了。

  据说还有个士子在放榜之前投湖自尽,估计是觉得自己考试没有发挥好。

  不过放榜的时候,那个士子却登上乙榜,让人扼腕叹息。

  院试没有鹿鸣宴,考完后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不过贾宝玉却意外的受到了一份请帖。

  “顺天府尹宋师襄请我干什么?”

  贾宝玉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宋师襄作为此次的主考官,点他为案首,于情于理都得见上一面。

  宋师襄的家就在顺天府衙里面。

  古代人做官,那真是以衙门为家,而且一般都是异地做官。

  朝廷考虑他们为官不易,便整出一个衙门和家结合的形式,前面处理公务,后面就是当官的院子。

  “府尊有何见教?”

  贾宝玉来到顺天府尹宋师襄家中,见到了这个京城里的行政长官。

  宋师襄捋着胡子说道:“你就是贾仲安?在考场里面睡觉的那个?”

  院试不用糊名,贾宝玉的名字当天就出现在了宋师襄的案子上面。

  贾宝玉老实的站着,闻言一怔,心说我就睡了一会儿,就被你给抓到了?

  “回府尊的话,院试并未规定,答完了题不能睡觉啊。”

  宋师襄见他一表人才,再联想起他试卷上的答案,心中暗赞一句,问道:“你祖上是谁?可有座师?”

  贾宝玉回道:“家祖荣国公,父亲是工部员外郎讳政,座师是吏部侍郎刘讳宗周。”

  宋师襄立刻和颜悦色起来,笑道:“令师大才,你也不差,难怪能写出此等雄文。”

  贾宝玉有些无奈。

  这宋师襄也是个势利眼,没事就爱打听别人的亲属关系,居心不良啊。

  宋师襄取出一张考卷,正是贾宝玉答题的那张。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中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

  宋师襄截取一段读了出来,抚掌叫好。

  “令师于中庸之道耕读甚深,吾不如也。”

  贾宝玉有些无语,这种浅显的题目,需要什么耕读,这不是个人就能答出来吗?

  这篇八股文可是他背诵无数经义笔记,得来的结果。

  可以说,只要书读的多,记得牢,考什么八股都不成问题,拿来就用或者换一个说法就行。

  过目不忘这个技能,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当中,就是一个降维大杀器。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