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玉米丰收_穿成假千金的嫂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就知道了,还用他说,看样子也不难吃。”

  其他人纷纷洗手,各拿各的,也不用颜家人招呼,直接开吃。

  为了让这些官员吃出味儿来,悠然和箐箐煞费苦心,不仅做了玉米饼子,还做了带馅儿的窝窝头,里面是笋,香菇,萝卜,再加上卤肉,一口下去,满满的肉香,再混合着玉米的香味,那滋味绝了。

  周县令见他们吃得起劲儿,也跟着吃起来,上次他来,只吃了一个玉米棒,还舍不得吃,如今见这些人吃的不抬头,他也饿了,先拿出一个原味儿的玉米饼,吃了几口,觉得味道可以,又吃了个带馅儿的,连连赞叹,说南魏的百姓有福了。

  几个人,一簸箕窝窝头吃的一点儿不剩。

  看着空空的簸箕,这些人脸上难得出现红晕,对颜大郎道:“这玉米何时收,若真能亩产几百斤,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颜大郎道:“今日就能收,收了需要晒干。”

  一个官员问颜大郎:“你家中可还有这玉米面粉,本官先呈上去。”

  颜家不仅有功劳,就连他们,在太子面前也有脸。

  颜母听了这话,连忙进屋,将剩下的玉米面粉找出来包好,拎出来给颜大郎。

  颜箐箐很贴心,写了玉米窝窝头的做法。

  那些官员很满意,就连周县令也觉面上有光,立刻安排人过来,帮着颜家收玉米。

  颜大郎本来想请短工的,周县令如此安排,他倒是省去了麻烦。

  汴京来的官员,分为两队,一队带着玉米面回京汇报情况,一队留在颜柳村,看着收玉米。

  人多收玉米也快,十亩地,两天就掰完了。剩下的事将玉米脱皮,晒干打成粒儿称重。

  颜家人忙得脚不沾地。那些玉米面已经送到了太子跟前,连同窝窝头方子。

  有了新鲜的粮食,太子也不敢独自拿主意,带着玉米面和方子去了宫中,面见魏帝后,直接将玉米的事说了。

  魏帝看似花心,对女人无情,也算得上是明君,立刻让人将玉米面送到御膳房,按照方子做成吃食。

  宫人们更不敢耽搁,拿着东西走了。

  一个时辰后,御膳房送来了玉米做的吃食,他们的食材更全,做出来的东西更美味。

  魏帝吃了连连赞叹,向太子道:“这颜家大郎种出了新吃食,可以说利国利民,你看如何奖赏?”

  太子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略微沉思片刻,道:“若亩产真能几百斤,便给个嘉奖令吧,再赏赐些东西,他在种地方面有天赋,特别关注一下,若以后还能有所贡献,再封官不迟。”

  魏帝也是如此想的,看了太子一眼,拍板道:“这么样吧。”

  说完,他让人将玉米面做的吃食送给太后一份。

  太子辞了魏帝出来,带着一些玉米面和方子回了东宫,让人给皇后送去。

  谁的娘谁疼,魏帝只想起太后,却不曾想起皇后,也未曾想起林嫔,太子还算满意。

  颜大廊带着人忙了大半个月,终于将玉米全部收入袋中过秤,十亩地收了一万两千金玉米。

  这个数字让周县令等人瞠目结舌,这,这比预计的高太多。

  本想着七八百斤就算好了,谁知竟超过了一千斤。

  这玉米若是推广起来,南魏的百姓,还会饿肚子吗。

  最激动的当属颜大郎了,他也没想到会如此高产,想起悠然说的话。

  “大哥,这玉米你日日在地里伺候,比伺候自家孩子还用心,高产也是理所应当,若是换做别人,怕不会这样高产。”

  颜大郎信以为真,依着悠然的话,对周县里等人说了情况。

  其实这都是悠然用了异能。她不敢用太多,就怕玉米出现异样。

  周县令也理解,一面说明白,一面又觉得颜大郎谦虚。带着记录的数据,与汴京的官员一道离开了。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