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4章 跨国组合之长江乐队_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曹志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了曹志强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众人总算明白了曹志强到底要做什么。

  当听到大家以后会登上正规舞台表演,不会成为去街头表演的地下偶像之后,大家的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甚至是开始兴奋了。

  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曹志强的所作所为,本质上是自己建立一个走高端路线的歌舞团。

  没错,曹志强要做的,不单单是一个经纪人的角色,还有一个歌舞团组织人的角色。

  他不是要通过推荐他们进各个已经成气候的乐队跟舞团,而是要自己组建一个“爱音乐团”跟“爱音舞团”。

  至于乐手跟舞者的混搭演出,虽然比较希罕,但也不是没有。

  至少在米国,比如百老汇这些地方,这种乐手跟舞者混搭演出舞台剧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并不是什么创举。

  只是在日本这个地方,相对来说少见而已。

  当然,自己搞歌舞团,肯定不容易,这不光需要资金,也需要人脉,更需要好作品。

  曹志强的创作能力毋庸置疑,确实都是精品,人脉也过得去,剩下的就是资金问题了。

  毕竟如果收入太低,只是空谈梦想,那对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讲,是很不现实的。

  好在曹志强最后公布了收入。

  按照曹志强的规划,只要考核合格,成为正式的歌舞团成员后。

  保证每人每月最低二十万日元,并且五年后至少三十万日元一个月,且还有演出分红之后,大家这才彻底没有后顾之忧。

  坦白说,这个收入在1983年来讲,是很高的收入了。

  因为日本人的收入开始快速增高,其实是九十年代以后,然后就是工资长期不增长的瓶颈期。

  但在八十年代,日本人的人均工资还没有那么离谱。

  严格说,日本人的工资,八五年是个分界线。

  八五年之前,大部分日本人的工资收入虽然每年都在涨,但总体收入不算离谱,增长也不算高。

  但八五年之后,日本人的收入都开始猛涨,导致全日本都开始陷入消费狂欢的时代,一直到经济泡沫破裂,才又进入漫长的瓶颈期。

  也就是说,在1983年,别说三十万日元一个月,哪怕是二十万日元一个月,很多刚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拿不到。

  总之,好说歹说之后,曹志强总算让这些姑娘们都知道了他的真实意图。

  至于之后能留下几个,能不能真正把歌舞团做起来,这真不好说。

  只能说,曹志强打算先试一试,看看效果。

  反正他不差作品不差钱,缺的只是人。

  与其去社会上公开招聘那些乱七八糟的艺人碰运气,不如直接来这种艺术学院招艺术生。

  起码学校先替他筛选了一遍,能进入这所大学的,基本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差的。

  当然,也就是这个时代,才能让曹志强捡漏。

  因为八十年代的日本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