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55章 早已经脱离了赚钱的低级趣味_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曹志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都有单独分账的资格,这么看起来,中影公司应该能接受。

  事实也确实如此。

  红光电影厂只是个刚成立不久的小厂,如果只有红光电影厂出品的电影,才能享受单独分账模式,那在国内整个电影市场来讲,影响真的不大。

  毕竟按照正常逻辑,一个小电影厂,你就是天天拍,又能拍多少电影?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曹志强是开挂的。

  而且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曹志强是可以境外电影公司合作的。

  如果以红光电影厂的名义,引进境外电影,或者干脆以合拍,或者合作投资的形式去搞,那境外电影就可以直接通过红光电影厂,在国内发行。

  换言之,这个口子一开,等于让只是负责电影制作的电影厂,拥有了独立发行权。

  哪怕这个发行权不是完全自主,要跟其他单位,包括中影公司分账,那也是划算的。

  别人只要算一算账,肯定乐意跟红光电影厂合作。

  要知道,国内电影市场,其实非常庞大。

  哪怕电影票的价格很低,可挡不住数量太多啊。

  动辄上亿人的市场,谁能不东西?

  哪怕电影票一毛钱一张,一亿人次,那就是一亿RMB的票房啊。

  换算成港元,一亿RMB,目前的汇率来看,那就是1.25亿港元啊!

  对比香江电影最高不过四千万港币的票房水准,内陆市场才是真正的宝地。

  一亿票房难吗?目前的国内来讲,是有点难度,但如果电影质量好一点,五千万RMB的票房绝对很轻松。

  这么说吧,如果香江目前的优秀电影能引入国内正常播放,而且没有限制,五千万RMB的票房,并不难。

  就以程龙的电影《A计划》吧,在香江的票房收益不过是两千万港币,如果引入内陆市场,一亿RMB的票房应该是跑不了的。

  没办法,谁让人家的电影质量确实好,来到内陆播放,那就是降维打击呢。

  不客气的说,香江的某些电影,比如《A计划》,其实要比日本电影好太多。

  你像高仓健的那个《追捕》,比起《A计划》这种电影,那就差老远了。

  当年《追捕》之所以能火的一塌糊涂,归根到底是国内审美水平太低,见识太少,所以初次看到国外的现代化场景,自然惊为天人。

  香江的现代化水平不比日本大多数城市差,所以香江电影如果能正常在此时的国内播放,那效果绝对杠杠的。

  要不然的话,后来也不会出现大量的录像厅了。

  还不就是国内一直不让正常播香江电影,导致他们只能通过录像厅的方式,来偷偷播放香江电影的录像带吗?

  如无意外,国内真正开始放弃垄断,初次尝试电影分账,还真就跟一部香江电影有关,那就是后来的一部香江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反正在曹志强前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