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8章 板上钉钉,就等着尘埃落定了_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曹志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机械厂不放档案,他很难正式去新单位交接的问题,就算能去杂志社当编辑,他也不爱去。

  因为杂志社,不管多大的杂志社,包括科学画报那种权威的大型杂志社,目前在待遇跟社会能量方面,都还没法跟国企相比。

  国企不如机关事业单位,严格说是九十年代以后了。

  在八十年代,大国企的能量,是超过普通机关事业单位的。

  尤其红光机械厂这种京城国企,那能量就更不一般。

  在没有创办自己的出版社或者杂志社,没有自己当老大之前,还是留在国企更方便点。

  总之,在曹志强看来,在跟傻柱背后那位领导接触之前,还是要稳一点好,没必要提前把自己的心思透露出来。

  等见过那位领导,人家肯帮忙了,答应给自己牵线搭桥,让自己开办出版社或者杂志社了,那么以大领导的能量,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也不敢拿他如何。

  但这最好是突然袭击,从上到下的来,可不能图一时嘴快,事儿还没办成就说出去,那才是脑残。

  就这样,表现很上道的曹志强,获得了李厂长的信任,很自然的让他去宣传科找孙科长,再让孙科长带他来红光天地杂志部。

  杂志部是内部说法,其实就是杂志社,或者叫编辑部。

  只不过这是内刊,所以一般来说不能那么叫,就改叫杂志部,属于宣传科管。

  红光机械厂虽然只有八千多人,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不光有食堂保卫科等工厂必备的部门,还有小学、医务室、电影院、印刷厂、杂志部、文工团等等等等的附属部门。

  可以这么说,一个红光机械厂,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下面的大多数乡镇都要强,甚至都超过很多小县城。

  至少国内此时大多数的乡镇,是没有固定电影院,也没有固定的杂志社跟文工团的。

  但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就全都有。

  要不说是京城国企,就是不一样。

  不过,你以为基础设施好,这就是好事儿?

  那也未必。

  说起来,为何红光机械厂年年亏损?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附属部门太费钱。

  其实工厂的主体车间,也就是生产部门还是很赚钱的。

  哪怕技术再落后,技工再断层,可现在毕竟是八三年,工业品稀缺的时代,基本上只要是工业品,现在就不愁卖。

  更何况,现在依旧是计划经济占主体的时代,什么都是定计划看指标,所以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从来都是根据计划来,也从来都不愁销售。

  工业品真正走向价格双轨制,也就是做够计划的,多出的部分可以自己做主,以市场价往外卖的时代,那还得是八四年之后。

  所以在价格双轨制深化改革之前,至少国企都是严格按照计划来,生产多了没用。

  这也是为何车间工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