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章:不一_押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贡院就在县学的东侧,县学也叫儒学署,在县衙的斜对过,小县城往往就是这样,官僚机构相对集中。

  而在此事贡院大门口两串红灯笼已经迎风飘荡,青石道上更是布满了襕衫濮巾的学生……

  沈清云、沈五儿与沈六儿到时,贡院的门口已经被围了个半圆,好在三人身材幼小,硬是挤到了前面。

  一声锣响之后,县试的程序开始,先是一串炮竹,也不管扰不扰民,然后满地碎红里卞东桑登台开始训话,接着胡成安宣讲考试规矩,再接着唱名,凡被唱名者应声后,说出所保廪生姓名,廪生应答后,进入贡院门口的检房,由搜子搜身,无异常后,给一块考牌,然后进入贡院院中等着一起祭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祭孔之后,各人按照各人的考牌号寻找各自的考房。

  一众做保的廪生早已在东侧等候,点到沈清云的名字后,沈清云应了一声,然后说出了黄崇礼的名字,黄崇礼应声后,沈清云进入了检房,一番收索后,给了沈清云一块乌木牌子,牌子上写着丙字第五十六号。

  祭孔之后,沈清云便开始找自己的考房……考房一排排的,像面南背北的小猪圈似的,在路口的第一个考房处还用白灰标示着“甲乙丙”之类的标识,考房的前面用于遮拦的白麻布上也有几号、十几、几十的标识,因此沈清云很容易找到了自己的考房。

  进去之后却发现考房不过一卧之地,还摆了张矮案,实际还没有猪圈大,沈清云所幸者自己的考房不是传说中的粪号!

  随后沈清云打开了考盒,简单的收拾了起来…额尔一声锣响,随后一个袋子被递了进来……

  沈清云拆开了袋子,只见一张纸上竖写着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另一张写着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最后一张写着:春,五言六韵。

  以上的题目符合明代县试的格式,即

  第一场考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看完题目沈清云并没有急于书写,而是一边沉思,一边提起笔准备打草稿。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这两个题目的缘故,这两个题目一个出自《论语》,一个出自《孟子》,一个说颜回能始终听我的话并能领会,没有懈怠的时候;一个说一个人说仁义的话不如有仁义的威望更让人信服。

  这种题目四平八稳,但很难写出新意,当然这也符合县试的层次,因此沈清云觉得只能在文字上做文章,因为这开始的两篇文章讲究微言大义,不仅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还要注意字数,不能超过七百字。

  至于试贴诗,据沈清云所知自从科考考试贴诗以来,试贴诗可谓是汗牛充栋,但这么多应试诗里却只有一片杰作,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因此沈清云没法岀这个风头,只能自己创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