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5.曲江诗会(下)_李代桃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才只是开了个头,众下便是一惊,这曲风歌词的确是别具一格,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奇古怪,其词意境光阔,豪迈放达,借对明月的向往,诉对人间的眷恋,自道出一副乐观、旷达、的胸怀,李煦鼻子有点不利索,歌唱的技法也算不得太高明,奈何金玉在哪也是发光。东坡先生的才学显然折服了无忧先生,以挑剔闻名的郭无忧听的比任何人都认真,眸子里流泻出惊愕的神采。

  的确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她从未想过李煦这样以武功入仕的官员还会唱出什么清新雅致的词曲来,不唱荤歌淫曲就谢天谢地了。正是怕他丢丑,自己才故作强横地警告他不许唱涉及男女之私的歌曲。

  李德裕抚弄下巴的手不知不觉地放了下来,这首歌曲调别致,用词典雅,感情真挚,显然不是西北军营或麟州教坊里的乐师能谱的出来的。长安乐坊里有没有这样的曲子呢,李德裕怀疑也没有,自己虽然不大去那些地方,但在座的这些人中却不乏那里的常客,这歌如此清奇,果然是教坊里有的,必然流传很广,他们断然不会没听过。

  那么,这首曲子竟是杨赞所做?

  李德裕觉得完全不可能的事,自己这位新收的小兄弟连听诗的兴趣都没有,还能做出如此精雅的词句,绝无可能。那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又是从何而来呢,不仅李德裕迷惑,绿阁里参加诗会的人无不迷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李煦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记录,歌罢,四下静默的时间比郭无忧进门时还要长久。

  “献丑了,这首歌是小弟在西北军中听一位粮草转运使官唱的,觉得有点意思就跟着学了来,歌喉嘶哑,唱腔粗俗,见笑了,见笑了。”

  “作词的那位先生如今在何处?”郭无忧第一个清醒过来,盯着李煦追问道,眸中如含一团火,望的李煦心里乱糟糟的,这眼神好厉害,在她的逼视下,李煦忍不住要把东坡先生供出来了。

  “半年前,运送粮草时遭遇马匪,壮烈殉国了。”

  众人一阵叹息,李煦也跟着叹息,觉得很对不起东坡先生。

  枚郡主咳嗽一声,问郭无忧:“这个曲子你听过吗?”

  郭无忧道:“尚是第一次。这杯酒免了他的。”

  众人都松了口气,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李煦觉得奇怪,做不出诗来无非罚两杯酒,至于如此吗?

  事后李煦才从李德裕那知道郭无忧在长安文坛第一批评家的地位,混诗文圈的人,不管业余的还是专业的,被郭无忧盯上后,无不是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郭无忧参加诗会,从不作诗,这是她的原则,但也并非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是喝酒,果然如此的话,别人也就不必在意她的存在了。

  郭无忧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是她每每喝的醉醺醺的时候,突然出其不意地指出你诗作中的不足,或用词粗疏、用典失误、情感虚假、意境流俗,一针见血,刀刀见肉,不让你汗流浃背绝不罢休。她的身份和地位又决定了挨了她的批,你只能忍着受着笑着,连一句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公正而极具专业水准的诗评人郭无忧威震长安诗坛多年,到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地步,毕竟这个时代滥竽充数的人太多,太多。

  诗会还没有结束,李煦却不得不提前离开了,旺财来报信说家里出大事了,李煦问是何事,旺财答:“老夫人午后晕厥,至今不醒。”

  李煦大惊失色,立即向李德裕、郭无忧辞别,催马急急赶回丰邑坊。

  ———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