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一章 条令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罗希洛夫,旧名“双城子”,地处锡霍特山脉、长白山脉、兴凯湖之间,越过边境线是伪满牡丹江省的东宁县,距符拉迪沃斯托克100公里,绥芬河、拉科夫加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乌苏里-兴凯湖平原南端,人口五万左右,城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算是远东比较大的城市了。

  39年3月里的伏罗希洛夫,由于涌入了大量军人,形势陡然间紧张起来,当地的居民还记得去年的“张鼓峰冲突”时就是这样的情形,难道又要开战了?

  横贯西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城区,铁道站台停靠着一排排军列,一列刚到站的火车冒着白气的蒸汽缓缓停下,前头的硬座车厢坐着军官,后面则是铁皮车厢也就是俗称的“闷罐子”,里面挤满了步兵,火车停下后,一排军官首先跑下硬座车厢,然后从外面打开那些闷罐子,每个人的手上拿着一个大喇叭,吆喝着将里面的士兵赶出来。

  “快快,下车后原地整队,不要乱跑。”

  听到外头乱轰轰的声响,罗科索夫斯基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他的面前摊开一本小册子,发现没法看下去干脆合上,崭新的封皮正中用汉俄两种文字上写着《合成步兵条令》几个字,不过里面的内页有许多折痕,显然看了不短的时间。

  “柴。”

  他将小册子递给坐在对面的柴世荣,自己站起身,抓起放在桌面上的M1935式军官大檐帽戴在头上,又拉了拉身上的制服,剃得溜光的面颊英俊潇洒,浓眉大眼里透着精神奕奕,再也看不出半点死囚犯的颓丧与绝望。

  “里面打勾的你要帮助我理解一下,汉语太难学了,我似乎没有什么天赋。”

  罗科索夫斯基神情有几分沮丧,柴世荣随手翻了翻,露出一个同样的沮丧表情。

  “师长同志,你标出来的这些并不难理解,可我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将他们翻译为俄文的水平,不得不说我们的语言天赋差不多。”

  “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副师长同志。”

  罗科索夫斯基爽朗地一笑,头也不回地走向车门的方向,一旁的师参谋长波洛苏欣少校同情地看了他一眼。

  “中校同志,我劝你赶紧找个翻译,好好补一补你的俄语,光能听懂条令可不行。”

  说完拍拍他的肩膀,快步追上师长的步伐,柴世荣慢腾腾地站起身,不慌不忙地拿起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好,苏军什么都好就是军容军纪要求太高,胡子是留不成了,皮鞋也得每天擦得见影,扣子扣到下巴这都是基本要求,让他们这些刚从深山老林钻出来的抗联战士极不习惯,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每天这么做下来,慢慢就成了习惯。

  原定三个月的军官训练班,从语言到理论课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课堂时间,然后就被分配下去,本以为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