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二章 突袭(完)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挡在第3旅团前面的是突击第一集团军属第202伞兵旅,他们承担的任务是夺取海浪机场和牡丹江上的几座重要桥梁,因此,用于这个方向上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两个营1000人,而且没有重武器。

  不过这一千人装备的全都是PPD-38冲锋枪,还有100多挺轻机枪做为火力支撑。

  做为全苏联最早组建的伞兵部队,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年前,那是整个世界开始军事大变革的时候,第一支坦克旅、第一支伞兵旅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还不是元帅,却已经完成了大纵深理论的许多基础实验,红军在那一年开始实行单一首长制,向着专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没有后来那场风暴,经过5年持续不懈地努力,今天的红军一定会成为数量最为庞大,战术也最为先进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实际上,由于地处偏远和面临战争的威胁,远东地区在风暴中所受到的损失是最小的,他们的统帅直到39年才被逮捕,这一年已经成了风暴的尾声,在最初成立的6个伞兵旅中,就有2个(第202旅和第212旅)布署在远东,相当多的新战术也是通过哈桑湖与诺门坎两场战役得以实践,因此,第3旅团所遭遇的是一支极为专业的轻步兵。

  与寻常的防守战不一样,第202伞兵旅没有时间挖掘合格的战壕和单兵防炮洞,他们更善于临时的应变措施,利用当地天然的地形特征,1000多人分散成100多个战斗小组,以班为单位建立起交叉火力网,从前沿阵地到海浪河岸,纵深足足有3公里长,这三公里对于第3旅团剩余的5000多日本兵来讲,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死亡行程,也让黑田重德明白了,什么叫做火力不足恐惧症。

  PD-38和DP轻机枪响声不一样,后者更清脆一些,有点像是莫辛-纳甘的连射版,华夏人称它“水连珠”就是形容它的声音特点,

  “嘀嘀嘀哒哒哒”

  清脆或是混浊的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将疯狂冲锋的日军浪潮生生截断,就像是海浪撞上了防波堤,然而后面的士兵像是毫无知觉般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直到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打成筛子,尸体在阵地前堆了一层又一层,在日军以人数冲击火力密度的疯狂冲锋下,不断地有阵地被突破,往往是因为子弹打光了没有来得及换上,冲锋枪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上了刺刀的38步枪好用了,只不过哪怕被捅穿身体,伞兵们也会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时间双方都杀红了眼,几乎所有的阵地都与敌人绞在一起,让天上的战机失去了作用,这正是黑田重德想要达到的目的,他挥舞着指挥刀大声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