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七章 谈判(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土地归属,粮食收成才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那将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死。

  老毛子并不喜欢吃大米,因此所有的集体农庄种的要么是小麦,要么是玉米或是马铃薯,其中又以小麦为主,红旗公社所属的这200埫地就是主种小麦。

  39年在化肥还没有全面普及之前,一亩小麦的产量大概是150到200公斤左右,如果换成华夏人喜欢吃的水稻,一亩一季的产量能达到250到300公斤,当然如果选种、育种、施肥能跟上,产量还会有大幅度增加,那就是后话了。

  甭管什么话,一亩地按最低的收成300斤粮食算,一埫地就有4500斤的收成,一户人家按五口来算,一人一年的口粮360斤,一家不过1800斤,一年下来,足足可以节余2700斤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在鬼子治下的“集团部落”,城镇居民每人每月配给粮食9公斤,乡村无地农民每人每月配给6公斤,儿童只有1至2公斤,每个月的配给粮,不足10天食用,而且都是玉米面、橡子面和高粱米,就着山上挖来的野菜煮成糊糊,才能勉强度日,收成不好的时候,连这个数都达不到,到年末饿死人就成了常事,经历过地狱般日子的百姓们,一听沈云的话,首先表示出来的就是不相信。

  “当然是真的。”

  沈云摆摆手让他坐下,场上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漏掉一个字。

  “这是第一年,你们来到这里,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分成会比较高一些,第二年,你们只需要交四成给公家,种得越多,落到自家手中的就越多,多出来的粮食,可以出售,我们会以公价收购,暂时不允许私下交易,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利益,假如你们认为公价不够高,也可以屯起来,或是饲养一些家畜,这都是允许的,也是公家鼓励的行为,而且,公家还会派人指导你们种植,比如稻田养鱼的新技术,感兴趣的社员可以在农技员的指导下进行,会大大增加你们的收入,为此,你们需要学习一些农技知识,每个公社都会开办夜校,有专门的人上课,注意,是免费的。”

  农民最喜欢免费的东西,感觉不去的话就会吃亏,李老嘎听到身边的董福祥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计算一家的收成。

  “俺,俺能不能问一下?”他胆有点小,好在场上没有人说话,沈云还是听到了。

  “老乡,你说。”

  李老嘎站起身,大着胆子说道:“俺家只有俺一个壮劳力,伺弄不了两埫地可咋办?”

  显然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两埫地就是30亩,粗放种下来问题不大,可是如果要精耕细作,一个人是无论如何做不下来的,要是换成水田,光是前期的翻垄、下种、除草、浇水、施肥,劳动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