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五章 医学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奥本海默和韦尔斯不同,HenryNormanBethune,这个来自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小城格雷文赫斯特的白人男子,是做为伤病员送到远东来的,在华夏,人们按照汉音译法,叫他。

  白求恩。

  远东战役胜利之后,延安的党中央通过苏方与远东的抗联重新联系上,第一件事就是请求抗联帮忙接纳一批伤员,用药物无法治疗的那种,白求恩是其中之一,而他自己本身就是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9年10月28日,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因为缺乏手套保护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而感染,不久病情就开始恶化,有转成败血症的前兆,哪怕在异时空,也是足以致命的危重症状。

  为了救下这位国际主义战士,远东派出了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医疗飞机,利用日方急于达成停战协议的心情,直接走直线通过日占区到达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晋察冀边区总部,将白求恩等5名重伤员送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滨海军区总医院。

  “白教授。”

  “你们好,我的孩子。”

  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已经痊愈的白求恩还有些营养不良的症状,加上他是个身材高大的白人男子,显得更是削瘦无比,走进教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每一个都是如饥似渴地看着自己,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这是一种另类的满足感。

  “打开课本,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战地紧急输血和采血技术。”

  白求恩一分钟也不想浪费,从开始上课伊始便取消了起立问候的仪式,走上讲台也是直入主题,与八路军晋察冀边区五台山总部相比,这里的条件简直太好了,甚至不亚于英国和加拿大的医科学校。

  远东医学院是在集合了滨海各地几所医学技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就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总医院的边上,主要是方便学生们实习,学生大都来自于东北移民,抗联选拔了大约200多人,都是有着战场救护经验的知识份子,另有3000多人是原来在伪满各个医学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些是原来伪满医院的医生,他们一方面可以充任基础学科的教师,一方面也能上提高班,加强自己的知识。

  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华北游击区辗转外蒙经过西伯利亚铁路到达远东的八路军医护人员,特别是由他参与创建的晋察冀边区卫生学校,一次就派来了500多人,再加上一些别的来源,目前远东医学院一共有5000多名学生,为他们授课的讲师超过了400人,其中既有苏俄人、美国人也有像白求恩一样的外国志愿者,甚至还有一些俘获的日本军医,他们在医学院代课的同时也兼任军总医院的医生。

  在8万多日军战俘中,绝大多数都是后勤人员,野战医院的医生和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