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四章 护侨(二)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两个月前相比,此时的“列宁号”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新型雷达的安装,包括前后两座小型火控雷达,桅杆顶端的大型对空搜索雷达,舰岛四面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新型对空/平面跟踪雷达,以及新的防空系统,前后两舷一共四座1130近程防御系统。

  H/PJ-11型11管30mm舰炮,是大汉火器研究院(琼州1所)研制的一款11管30mm转管式速射炮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装有11个炮管,2个弹舱,携弹1280发。装设在自动型炮塔基座上,同时配有雷达、光学、红外线追踪系统,一次能够锁定40多个目标。最大火力为每分钟10000发,即每秒约166发。

  这些雷达和武器系统的安装都是在安东造船厂完成的,不过海试却没有在那边做,因为太过显眼,整个工期也只用了个把月,匆匆忙忙地简单测试了一下就运来了这边,刘开放调集了一帮子经过培训的电子导航员,自己亲自担任技术指导。

  “1号主系统开机,信号接收稳定。”

  王惠民坐在控制台前,显示屏上开始出现圆形的电波扫描图像,与机械式扫描雷达相比,无论是分辨率还是反应速度都要高得多,刘开放站在她身后,指着几个边缘上的小红点说道。

  “看到那一圈数字没有,距离、方位、方向角、高度值,每一个都决定了目标的威胁程度,你先熟悉一下操作,将来还要弄懂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维护工作。”

  在这个时空,雷达还是很先进很前沿的技术,大学里可能会学会电子、光学、红外线、电磁波,多普勒效应,但是学不到雷达反射原理,学不到追踪、引导、探测,这一切只能由刘开放自己来。

  位于舰岛高层的指挥管制中枢安装了一套舰载型C2S共同作战指挥系统,它能整合舰上一切指管通情与武器射控功能。舰上各型相控阵雷达、卫星通讯、资料传输链、电子战系统与联合精确进场暨降落系统的天线整合于舰桥结构内,或置于舰桥顶部的轻量化桅杆上。

  “......天线每一面重3.5吨,三面总重10.5吨,雷达天线是由两个一维频扫的单面阵背靠背组成,平时转速为6转/分,战时转速为12转/分,数据率为1次/2.5秒。该雷达采用MTI、方位机扫、俯仰频扫体制,工作频段为C波段,天线波束宽度为方位2°、俯仰2.5°-3.5°,天线增益33-35dB,最远有效距离为1200公里。”

  介绍完主雷达,他又说起了新型对空搜索雷达。

  “这个名叫“FS-7型三坐标搜索制导雷达”,负责对空警戒。雷达使用独特的背靠背方式。FS-7型采用相控阵体制,2座一维频扫雷达,方位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