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一章 停战(完)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0年8月的最后一天,经过反复的扯皮拉筋和电报来往,双方终于在主要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卡雷尔.多尔曼少将带着双方签好字的协议框架飞回了巴达维亚,只有经过殖民地政府和伦敦流亡政府的批准,协议才会最终生效。

  而在此期间,一些事情可以先准备起来,由于双方在事实上达成了停火,于是,旧港和苏岛其他地区的荷兰居民开始撤离,至于带不走的地产、工矿企业,原则上将由华侨解放委员会与他们协商,以赎买的方式给予补偿,当然价格就不那么美丽了,但对于荷兰人来说,没有像德国法西斯一样剥夺甚至投入集中营,已经不要太舒服好不啦。

  这么一想,灰溜溜地逃离苏岛,也不算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结果。

  庄西言等华侨领袖激动得不能自已,几百年了,他们终于迎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一天,虽然名义上还要奉荷兰女王为国家元首,但那也是为了将来的路走得更顺一些,毕竟如果没有西方世界的承认,他们自己心里就会很不安稳,刘开放将这种现实命名为。

  小资产阶级的软弱

  当然了,付出了牺牲的红军也将得到自己的利益,那就是苏岛的油田和炼油厂,里面有英国人的股份,刘开放并没有打算直接吞没,双方目前合作良好,通过这层关系打入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单纯黑掉这些股份更划算,他的行为在西方记者的笔下就成了富有契约精神的“绅士”,也进一步巩固了滨海区的国家信誉,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哪怕打生打死,对于曾经签订过的契约,西方人看得很重,处在整个西方世界包围下的苏联就曾经吃过这种亏,刘开放要的是他们的市场,而不是土地,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帝国啊,就连美国人都垂涎欲滴,现在,借着为他们提供军火,又在苏岛油田的问题上保护了他们的利益,滨海区终于可以将手伸进来,至少在德国法西斯迫在眉睫的威胁不曾消除之前,这种关系还算是相当稳固的。

  当然,刘开放并没有打算让英国人持股过重,简单而合法的做法就是用增发的手段稀释掉,他用原油换取石化生产装置,就是这样的打算,当英方经理保罗.埃文斯看到整整一船的石化生产设备时,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因为40年初的石油化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原油炼化后的产物最大的一项是。

  沥青

  一种非常普及的建筑材料,而刘开放却告诉它,石油的一身都是宝,从渣滓里可以裂化分解出一种非常有用的基础材料。

  乙烯

  好吧,通俗一点可以叫它“塑料”,它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泛了,几乎无所不包,起源于上个世纪后期的化工工业最大的一种产品,就以聚乙烯为例,20世纪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