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章 编排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点”,不便宜吧。”

  方便是方便,一拉就能亮,可小老百姓最在意的还是使用成本,想要装电灯,公社交个申请,到时候会有施工员来家里安灯座、外接电线和一只机械式电表,公家按出厂成本价换算成工分从帐户里扣,虽然是见不着影儿的东西,毕竟也是辛苦所得,真要安,是需要下决心的。

  经过了一年的推广和使用,如今滨海区的老百姓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名为“工分”的货币,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拿不走不是?起先刚开始百姓们不相信,一个个都在领到工分之后马上就到供销社换成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那一阵儿人们排着队,逮啥买啥,生怕晚了买不到会吃亏,结果个个家里都堆积如山,对此沈云曾表示过担忧,没想到刘开放这样回答。

  “挺好啊,每个人都搬家去,还减轻了咱们的库存压力呢。”

  于是,当百姓们发现,供销社里的东西不光没有减少,每天都有大量新货到来时,便开始没那么积极了,毕竟都是吃的,放家里放坏了怎么办?而且帐户上没工分,有什么新东西买不了,只能看着别人得瑟,这一来二去的,过了三个月之后,消费便渐趋理性,每家的帐户都有了存款,消费能力水涨船高,一些比较昂贵的产品也能憧憬一下了。

  李老嘎看上了一个戏匣子,也就是收音机,因为他发现这个匣子不光能听戏,还能听曲儿、评书、快板,以及那个什么“新闻”,没事一个人在家里听听也能打发时间。

  “这匣子一月要吃多少“点”呐?”

  “李叔,你就放心吧,一月撑死一百个分子,比电灯还便宜呢。”

  供销服务社的的柜台前,董小凤一边擦拭玻璃一边回答他,门外是一片硬质水泥地,缴公粮时用的,平时都是社员们聊天拉呱的场所,男的抽烟叶子女的纳鞋底儿,她爹董福祥也在那里逗弄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儿,闻言笑着说道。

  “老嘎,你打听戏匣子,是不是打算要凑三大件啊?”

  “俺自己闲了没事想听听不成?”

  “老李,别不承认了,前几天杨主任不是还带你去2大队,相看他们那里的一个寡妇吗?”

  “还有这事?说说,寡妇长啥样?”

  “没见过真人,不过听说,人长得不赖,就是有两个拖油瓶。”

  “那算啥,老李家有三个,两家凑一块,政府帮着养三个,捡了大便宜咧。”

  场上的社员们肆无忌惮地议论让李老嘎面皮涨得通红,可是他天生木讷又不知道如何辩解,杨海清带他去2队是有的,那是两队之间的一个交流,他是本社的拖拉机手,比2队的新手强那么一点点,算是起到一个以老带新的作用,去那寡妇家也是真的,问题是,当时他根本就没想到那一茬,社员有一句没说错,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