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七二章_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吉、杨溥(无银章,可用弘文阁印)。

  “凡内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

  当我们津津乐道宣宗赋予内阁条旨——即票拟权力,并把它视为内阁权力扩张的某

  种标志时。应当注意到,拥有票拟权力的,不仅是杨士奇等阁臣,还有蹇义、夏原吉这两位六部尚书。蹇义、夏原吉是“外兼台省,内参馆阁”。

  而更有意思的是,身处内阁的金幼孜,是没有得到票拟权的。张瑛被派去当南京礼部尚书,压根不在京城,应该也没有得到。

  只有到了堡宗时期,票拟权力才被专门集中于内阁。】

  “这么说来,其实蹇义和夏原吉也是类似于顾问的角色。”朱棢客观说,仁宣会不会是学太子?若是太子也把他们当作咨询的对方,仁宣这样做,也是很正常的沿袭政策而已。

  朱樉也道:不都说永乐时期,实权在蹇义、夏原吉等人手中。皇帝找外朝重臣商议,本就很正

  常。爹不就经常找大臣廷议吗?有时候致仕的老臣也会被邀来。

  老朱:

  老朱:“那源头是我咯?祖宗之法?”

  【宣宗时期,所谓的内阁,也不能作为整体来看待,仍然要以亲密分远近,找他的议政团体。

  ——ps,谨慎殿大学士陈山,一个看名字像阁臣,但没有写他直文渊阁的大学士,被叫去专门教太监读书,就很突然。这时期的大学士和阁臣也不能完全画等号。】

  文臣们:……

  突然之间感到了一些些窒息。

  这情况转折也太突然了吧。

  尤其是杨士奇,额外同情自己的这位同事,还好自己被皇帝看中,不然……史书上留下这样的名声也太可怜了吧

  【当遇到大事,朱瞻基仍然和他爹、他爷爷、他太爷爷一样,喜欢把大臣们叫过来面议。少的时候,九卿,公、侯。多的时候,上百人。皇帝听你们辩论赛,辩论的好,采用。辩论的不好,我自己想想。

  因此up认为,即使到了宣宗,以皇帝为中心的——廷议,才是真正具备影响国家大事决策的有效行为。

  仁宣时期,是多找了一群固定、信任的高官在身边进行小廷议。永乐时期,是找了一群固定、信任的小朋友聊聊天,给自己参考参考。大事他和外朝商量。】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