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三方拉拢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领从何处寻觅……

  时局已经不同,自己更不是当初那个只能带四五千人小打小闹的渤海郡王了。

  历史上朱允炆在耿炳文战败阵没后之所以催促李景隆冬季北上,原因是要及时解决朱棣,为大宁运送粮草,以防大军缺衣少食,投靠朱棣。

  可眼下,没有了大宁和辽东这两处纯投入的地方,尽管从军事来看,无法继续做到对燕军四面包围,但从经济来看却是大大的好事。

  朝廷挣脱了大宁与辽东这两个每年纯投入近二百万石的都司衙门,便可以省下许多人力物力来着手解决朱棣,并且对于解决朱棣的办法也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稳扎稳打,徐徐推进。

  “李景隆……”

  朱高煦脑中闪过李景隆的面孔,眉头缓缓皱起。

  他对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的操作其实记得不多,为数不多记得的就是他不让瞿能攻城是讹传,以及他几次差点利用南军步兵机动性大面积迂回包抄朱棣,还有在北平之战遭遇朱棣时,能够指挥二十万人徐徐撤退,致使燕军连一个南军指挥使级别的斩获都没有。

  前面的所有他都可以忽略,但唯独最后一条他无法忽略。

  他是亲自带过四万大军的,结果是铁岭之战他差点中了吴高的诈败之计,而原因便是他麾下大军无法进行兵团作战。

  往大了说,是四万大军磨合时间太短,往小了说,这是他本人准备不够。

  如果不是他眼光还算毒辣,看穿吴高诡计,那惨败的就是他自己了。

  正面指挥四万大军尚且如此困难,更别提撤退,并且是组织二十万大军撤退了。

  古往今来,但凡将领指挥超过十万大军撤退而从容不迫撤退成功的,都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因为有太多因为兵马太多而将撤退弄成大溃败的事件。

  有组织的撤退都如此,更别提李景隆是在与燕军骑兵对峙阶段才组织的撤退,并且还撤退成功了。

  别说古代,就算到了近代能凭借电话、电台组织大军,但能在与敌人对峙阶段撤退二十万人,并且还未让团级编制遭受重创的将领,那也是屈指可数。

  与李景隆正面作战,这显然不是什么出路,至少他朱高煦不想这么做。

  当然,他不想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忌惮李景隆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民生。

  元末民生如何不用赘述,长江以北与长江以南的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

  老朱花了三十一年才让北方民生恢复到了眼下局面,朱棣和耿炳文的交手虽然声势浩大,但对于长江以北的百姓来说,却并没有影响太大。

  真正重创了北方民生的,是建文二年到建文三年这个交战最激烈的阶段。

  自己要做的就是避免这个阶段,加快速度拿下朱允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不再休息,起身便对身边的弟兄们吩咐:“撤回广宁,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