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8章 李世民的善政_初唐小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将魏徵的原话照搬,一众大臣顿时面面相觑。

  现在大唐在修建的陵墓有两座,一座是太上皇的献陵,一座是陛下的昭陵。

  若是如陛下所说,将昭陵,九成宫,晋阳宫,洛阳宫,翠微宫等宫室全都停下来,至少能放归近五万名民夫。

  省下来的钱粮,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除了魏徵这个愣头青之外,还有谁敢开这个口?

  停下宫观的建造也就罢了,若是连皇陵一起停,岂不是在告诉百姓,大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李世民环视一圈满朝文武,见众人脸上俱是面露疑虑之色,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笑容。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魏徵进言停止宫观的建设,将剩下来的钱财用于民生以及战事,美名都被魏徵得了去。

  但若是连皇陵一起停工,美名可就落在他身上了。

  至于此事会带来什么影响,无非就是会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生出大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连一座皇陵都修不起了的错觉。

  但......错觉就是错觉,它不会是事实,也不可能会成为事实。

  若是有人想以此做文章,他正好借机甄别一下,看看究竟是哪些老鼠还隐藏在暗中。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动,不由得再次开口道:“诸卿,朕还欲放归三千宫人,遣他们返乡,种地也好,纺织也好,总归也是一项善政,诸卿以为如何?”

  闻言,众臣又是一愣。

  放归宫人,确实算得上一项善政。

  许多宫人自小进宫,多年不见家中的亲眷,许多人忧思成疾。

  若是不遇到帝王心善放归乡里,只能孤苦伶仃的老死或病死在宫中。

  所以大多数皇帝会选择每隔一段时间就放一批宫人归乡。

  这些宫人,大多数是未得帝王宠幸的适婚宫女。

  她们在宫中学会了规矩和礼仪,回到乡里之后,不仅能嫁个好人家,还能寻到一份不错的差事。

  许多地主人家,商人之家,乃至于官吏家中,都会请教习嬷嬷来教育家中后辈。

  若是这个教习嬷嬷前面还有一个宫廷的前缀,身价立即就能倍增好几个度。

  相比留她们在宫里孤独终老,或者等到帝王崩逝之后被新皇发配到宫观出家,被放归对她们来说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机会。

  当然,也有部分太监会被一同放归,只是数量比较少。

  而这一部分太监就比较惨了,回到家中,因为没了子孙根,也没有后代,就导致他们既不能上族谱,死后也无法入祖坟。

  运气好的能寻到一份教习礼仪的差事,运气不好的,饿死在荒郊野外也正常。

  所以为什么历史上只听见什么宦官乱政或是宦官贪钱,却没听说有宫女贪钱或乱政,根源便在此处。

  但不管怎么说,放归宫人都是一项善政无疑。

  满朝文武回过神来,依旧是魏徵最先开口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