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一章 压力素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的声音数据,要在这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出有用的特定频率,需要消耗的运算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单单是南海之耳项目,就动用了两台12万兆级的超算,如果要将南海之耳开展成为亚太之耳,甚至蓝星之耳,需要的运算力太多了,简直是天文数字。

  幸好国内这几年在半导体上,发展得非常快,申威公司打造了二十多台纯国产的超算,不然还真没有办法负荷南海之耳的正常运行。

  黄修远想了想吩咐道:“这套系统的潜力不仅仅在探测上,你们可以向通信发展和声音还原发展。”

  “我就知道你有这个想法。”陆学东拿出手上的平板,调出了顺风耳项目的另外两个子项目。

  上面赫然是超声波通信和声音还原的研究报告。

  “看来你们也做了不少功课。”黄修远仔细翻看了一遍。

  超声波通信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液体超声波通信,另一个则是固态超声波通信。

  目前液体超声波通信,已经可以实现在海底50公里内的相互通信,这对于潜艇之间的通信,以及潜艇和水面船只、基地的通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没有达到海底600公里的通信,主要是距离太长,容易受到干扰,导致信息丢失。

  另外则是考虑到被敌方声呐探测的问题,目前只能实现海底50公里的通信。

  不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启动超大功率的超声波通信,可以在海底实现600公里的极限通信距离。

  而固体超声波通信方面,暂时还在研发中,已经有可以实现80公里的固态超声波通信系统,不过固体超声波通信的潜力还很大,设备目前还没有定型。

  至于声音还原技术,其实就是空气声波探测的一种特殊应用。

  目前可以在开阔地形中,实现公里之内,清晰的声音还原;在建筑物复杂的城市范围内,加上各种人造声的干扰,必须在700米左右的范围内,才可以清晰的实现声音还原。

  这种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情报窃取领域。

  想想就知道其中的可怕,只需要站几百米开外,就可以听到屋里面的声音,根本不需要近距离的直接接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神不知鬼不觉的。

  就算是警惕性再高,也不会提防几百米外的窃听器,简直是防不胜防。

  “单凭空气传播的声音,范围还是小了。”黄修远接着建议道:“可以考虑将固态声波探测复合进去,只需要在城市内部,可以实现一公里以上的声音还原,用途就非常广泛了。”

  陆学东吩咐高觉将这个点记录下来。

  老毛子当年KBL就设计了一种名为“甲壳虫”特殊窃听器,不需要电能和电池之类,可以长期保持工作。

  而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极大提升了各种科技,顺风耳项目衍生出来的各种应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在几公里之外,就可以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简直是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事先知道,再警惕的人都不会注意到一公里之外,这种技术的出现,也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情报人员不需要接触对方,极大减少了被发现的可能性。

  就好比,在华盛顿特区内,不需要进入黑宫里面,只需要在一公里之外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内部的谈话,安全性提高了非常多。

  实际上,由于北美特殊的大平原环境,加上地广人稀,夜晚也没有什么噪音,会加成声音还原的准确率和距离。

  黄修远看了看清单,发现秦励锋那边已经订购了上百套声音还原接收器,配合实验室测试实际使用效果。

  交代了陆学东一些事情,他也在思考近期的一些安排。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