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九章 何人获胜?_我在大唐能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乍一看,我们会发现,韩愈并没有说出什么超格的话呀,这些观点不是人人都在强调的吗?

  这就要继续往下看。

  师说中间部分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就是,人生来就什么都不懂,应该跟那些懂得比自己多的学习,只要比自己懂的多,就应该去学习,不应该去在乎年纪、身份和地位。

  而现在的人,不愿意向身份地位或者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学习,觉得丢人。

  这么一看,《师说》挺符合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早在古时,人们就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但为什么韩愈提出让大家“从师”,就招来无数的骂声,无数切齿的诽谤,韩愈也被人冠以“狂人”的称呼?

  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描述了韩愈受攻击的情况: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做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由此可见,韩愈遭遇到的事,不单是被人谩骂诋毁,而且还被排挤,仕途变得更加坎坷。

  一篇文章何以引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收拾后果呢?

  原因其实就藏在文本中。

  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没有错,但他就错在自己的定位上。

  这一点在文中有非常明了的说明。

  韩愈在第二段,通过三个对比来论证要从师重教,第二个对比是这样说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识字,不能准确断句,就要找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却不是他认为的真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只能叫作童子之师。

  既然教人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人,只是童子之师,那么韩愈心目中的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