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三章 移民的希望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子很小,炕和灶台都在屋内,一家都睡在炕上,但高嘉亮一家却是满足的。因为他们能吃饱肚皮,也不用再担心成为僵卧于野的尸体。

  回到住处,在屋外便看见小丫头和几个小孩子在大院子里兴高采烈地玩耍。他们已经推起了雪堆,嘴里喷着白雾,却都咯咯地笑个不停。

  “冷了就赶紧进屋,别冻着了。”高嘉亮嘱咐了女儿一句,得到回应后,便推开房门进了屋。

  妻子正在做着针线活儿,一副棉手套已经成形,那是自愿的,可也是有报酬的,都是官府安排的。

  “今天的活儿做完了?”妻子有些疑惑,抬头问道:“比往日回来的要早很多呢!”

  高嘉亮嘿嘿一笑,说道:“还差两车,吃完午饭再去。”

  妻子点了点头,说道:“等我一下啊,做完这只再烧饭。”

  高嘉亮往炕头上一坐,暖和着手,笑呵呵地说道:“终于熬出头儿了,过几天就要去新地方安家,听说是在镇江往南,田地想种多少都成,第一年只交收成的一成。”

  妻子眼睛一亮,看着丈夫,不太确定地问道:“你在哪听到的,准不准啊?”

  “准,怎么不准。”高嘉亮赶忙解释道:“是刚登记的,五户人家合用一头耕牛,我申领了二十亩。”

  在古代一个劳力能种多少亩田地,还真不好准确地确定。如果是精耕细作,再有耕牛助力的话,二十亩差不多就是极限。

  可要算上轮耕休耕,以及粗放经营的话,一百亩也行。只不过,亩产量会大幅下降。

  对于新来的移民来说,第一年还不敢放开手脚,即便是赋税很低,也是量力而行,比较保守。

  妻子继续问道:“除了缴纳一成收获,就没别的捐税了吧?”

  “没有了。”高嘉亮喜色满脸,说道:“好好干上一年,只要老天爷开眼,咱们也就能缓过劲儿来。”

  “到了第二年,赋税是两成;第三年就是三成,往后就不再变了。今年的农具、种子都是官府给,后两年耕种的田地不能少于今年,用多交的赋税来顶。”

  高嘉亮扳着手指盘算着,很是兴奋,“这个收成呢,不是按个人家的,而是平均的。种什么,官府也规定了,只有几亩地想种什么种什么。我想……”

  妻子微笑着,连连点头,心中也敞亮起来。

  现在虽然有吃有喝,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有了自己的田地,那才是一辈子的生计。不说发家致富,至少能吃饱肚皮,就让人心满意足了。

  “不会再打仗吧?”妻子趁着丈夫话间的停顿,问出了最后的担心。

  高嘉亮呵呵笑了,说道:“东江军又打胜仗了,三万多建虏被消灭,光人头就有好几船,运到京城去了。咱们去的地方,肯定太平。”

  其实,担心还是有的,但高嘉亮却不能说出来,让妻子担惊受怕。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