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三章 民乱难平,辽东是活路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仗?如果还留着他们,倒是要在关门驻守重兵,防着他们造反叛乱呢!」

  梁廷栋摇了摇头,心中无奈叹息。

  要说辽镇,也实在是不争气。关键是有比较,东江镇拿的钱粮少,却屡屡大捷,这就让辽镇无话可说了。

  朝廷就算钱粮充裕,恐怕也不会养一群废物,还是不忠不义的废物。

  唉!东江镇越是强大,毛文龙越是跋扈难制。还有那个猛将郭大靖,就已经无人能敌。这样的实力,这样的组合,对朝廷恐怕是祸非福啊!

  梁廷栋也能猜出温体仁的心思,大多数的文官也都差不多。良禽择木而栖嘛,王朝更替,不过是换个主人,他们能受到多大的影响?

  说不定,换了皇帝,他们的日子更好过,荣华富贵更是

  少不了。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梁廷栋即便想掐灭东江镇割据自雄的希望,也已经做不到了。

  平辽灭虏是众心所向,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希望解除边患,重享太平。何况,平辽之后,辽饷应该是不会收了,更让老百姓为之期盼殷殷。

  当然,百姓们不会想到,辽饷未必不收,练饷、剿饷却已经在朝廷的计划之内。负担不会减轻,反倒会越来越重。

  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灾害的蔓延,从陕西到山西,再到河南、北直隶、山东,整个长江以北都要受到荼毒。

  而朝廷对于赋税的收取,却不会因为灾害而减免。实在是受灾的面积越来越大,已经无法顾及。

  不仅没有豁免,朝廷还会把赋税收取的数额与官员的考核挂钩,造就出一批如狼似虎的官吏,敲骨吸髓地从百姓身上榨取。

  其实,有没有办法来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官心里清楚,皇帝想必也心知肚明。

  那些豁免赋税的宗室、文官、士绅,以及通过各种手段隐冒的官僚地主豪绅,才是大明的蛀虫,毫无国家民族之念,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最富裕的阶层不纳税、不缴粮、不当差,反倒是挣扎在贫困线的穷苦百姓,要承担起绝大部分的赋税,民乱又岂能平定?

  ………………

  天津港口。

  东江镇接纳流民的营地又扩大了,没办法,随着东江镇的不断胜利,越来越多的移民抛开心中的恐惧,前往辽东搏一条生路。

  在这其中,不全是灾民,还有穷苦的百姓,不堪赋税的重负,也背井离乡,全为了能吃饱肚子。

  随着春天气息的浓厚,难熬的冬季很快就要过去,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希望,精神状态看起来也好了很多。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尽快地把移民送到能耕种劳作的地方,大海船就在港外,等着辽东沿海冰融雪消。

  如果要强行运送的话,只能在大连和旅顺这两个港口停靠,接下来便要走陆路,耗费更大,时间更晚。

  十几口大锅冒着热气和香气,玉米、土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