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3章 中枢变局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香,深受买办和大商人的信任。

  从来利益就是相互的。北方实业为银行提供了方便,银行必然也会作点什么。人民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陆续建立后,由于信誉良好,靠山有力。背景强硬,再加上存款的利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活期存款也有利息,吸引了一大批流动资金前来储蓄。短短几个月,各地存款总数就达到了六千多万,而且还在直线上涨,很多人将原本存在外资银行的钱纷纷取出来转存于人民银行。钱生钱才是目的,分行获得大量储蓄后。将其中的大部分贷款给了北方实业,利息高达9厘,形成了合作共生地关系。

  分行如此风光,总行也不甘示弱,按照章程,人民银行总行不能开展存贷款业务,但总行有其它的妙棋,代理债券就成为生财之道。六千万北疆建设公债全部由人民银行总行代理发行。期限三年。年息七厘,一次还本付息。作为代理行。可以九八折扣获取债券,一转手就获得了120万的净利润。另外,由于各地分行没有发行纸币的权力,要想获得人民币,必须将一部分银元运至总行做准备金,总行可以利用这部分银元,在市场上做金银差价生意,所得又是不菲。更妙的是,北疆各省已取消了元以下级别地硬币,所有铜钱一律用纸币代替,总行回收后,又将这些铜全部出售,部分卖于南方各省铸造铜元,部分卖与沈阳兵工厂生产军火,相当于又小赚了一笔。

  可以说,人民银行和北方实业之间已具备了“金融寡头”的特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居然出现了帝国主义的典型特征,让秦时竹和何峰哭笑不得。其实,金融寡头是一种相当有效率地体系,好处就在于稳定,不遭遇大的经济危机(如1929开始的资本主义大危机)是不会有风险的。考虑到事业初创,过多变动对经济建设不利,秦时竹对此还持肯定态度,但在将来,等市场成熟,民族资本家壮大,这种关系肯定是要剥离的。

  随着袁世凯的步步进逼,同盟会阁员痛切感到,责任内阁决无实现希望。他们商议提出辞职,不做此“伴食之阁员”。唐绍仪也极表赞成,说:“公等辞职后,我亦借此以辞。”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王芝祥改委事件。王任直隶都督原是唐绍仪南下组阁时与同盟会达成的协议,并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当时,顺直谘议局也赞同王芝祥督直,反对袁世凯任命张锡銮。唐绍仪自从袁世凯制造兵变后,对袁有所看清,考虑到南方实力不能达到北方,暗中和孙中山商定,运用政治手段,使革命势力扩展到北方,除王芝祥出任直隶都督外,还计划让柏文蔚出任山东都督,黄兴为南京留守,掌握5个军地部队,保全实力。以待变化。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