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苟延残喘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打击,为了保证包围圈里的猎物不要逃掉。有必要采取更为积极果断地措施……我提议,山东方向的总攻,应该提前24小时发起,夏司令长官和山东前指也是这个意思。虽然提前发起总攻有可能增添进攻的难度,加大我们的损失,但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总参谋长张绍曾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报告大总统、诸位长官,总后已按照山东前指的要求,将战事第二阶段所需要的物资、弹药补充完毕并加快分发。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说,已具备了提前发起总攻地条件。”总后勤部部长宁武汇报道,“目前,总后的重点是抓好紧急状态下的后续生产能力与快速调配能力保障,确保前线在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时能够得到追加补充;但总后也提请诸位注意,受生产能力限制,当前物资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已达到了最高峰,差不多是满负荷连轴运作。这种状态不可能长久持续。设备需要检修、加班加点的工人需要休息。顶多再维持7天,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就要开始下滑。视情况不同在10%~30%之间。特别是在战前储备地金属原料,如铜、铅、钨等将可能出现缺口。”

  四总部中,总后的工作是最为忙碌的,十多万大军的一丝一毫都要妥善应对,否则这部战争机器就可能运转不正常。

  总政治部主任蒋方震补充道:“到目前为止,山东前线地战事我们依然维持着高度保密的原则。无论是规模、战果还是有关动向都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公开……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了。在上海和北京的各国记者已蜂拥而至国防部要求采访,虽然我们予以了婉言谢绝,但他们还是不依不饶;我们担心,即便我们下达最严格的封锁令,还会有胆大包天的记者会亲赴现场考察,一旦消息流传开来对我们下一步的举动是不利的。”

  蒋方震地话蕴含深意。从本质上讲,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中方还是居于较大劣势,山东前线的成功只不过利用了日军的骄横心理和狂妄战术来了一个针锋相对,以有心算无心自然具有较大把握。但局部战场的压倒性优势并不等于整体对抗上的胜势或优势,一旦战事延长或者战场范围铺开,开展一场全面对抗就显得颇为吃力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山东前线的战事只是为了挫败敌人对山东的觊觎和对华侵略地主张而进行地,并不标志着中国试图挑起全面抗战。如果有西方舆论,特别是对中国友好舆论对战争情况作出了详细报道,那么感觉“大失面子”的日本方面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战事势必要拖延;反过来说,战事地进程对国内也是严格保密的,如果消息走漏,让国人明白了山东战场的大胜,民族主义情绪将会上升到更高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