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2章 软硬两手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202章软硬两手

  事情确实有点古怪,但总统既然定了调子,大本营联军人为主的格局自然就造成了事实上的状况。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决定有些不符合流程,因为,租界虽然涉及日本,但就情势而论,属于内政事务,浙江省政府也是紧急电文直接拍往总统府和国务院的,按照军事和行政互不干预的权利分配,原本不该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讨论,更不该在这个上面定了调子——虽然有不少内阁成员出席会议,但不见得就是手续完备的政府决策流程,起码,总理办公会议还没召开。

  但是,换个角度来理解却又是异常合情合理的。中日虽未宣战,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状态,按照国家安全法和紧急秩序法令,在处于战争或紧急事态下,大本营联席会议握有决策全权,日租界的事情,虽然看上去远离战区,但却是对日关系不可分割的关键一部分,是对日一盘棋的有机组成,以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在实质上是无可指摘的。

  而且,文官以唐绍仪为首,对这种*的政策也是持首肯态度的。唐绍仪目前的地位已经受到了众人的公认和拥护,在山东之战后,政府威信大涨,张趁势提出辞职,秦时竹考虑再三,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同意了这个请求。议会先是选举了唐绍仪继任国务总理,随后又选举张出任副总统,完成了权力交替。唐绍仪本来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清末又是统辖一方的大员,行政能力超过张少,以前还因为袁世凯缚手缚脚不能施展,秦时竹既给予他充分的信心和支持,他工作起来便得心应手,上上下下的条理极为顺畅,原本有外国观察家认为张职将会带来中枢地巨大混乱,结果只不过热闹了2天,第三天开始就恢复了平静,足见唐绍仪的手段。

  和张主温和主义不同,唐绍仪在骨子里是强硬派,清末出使美国就是为了构建中美德三角同盟应对英日同盟,因此在对日政策的立场持较为强硬地态度,虽然不如秦时竹坚决,但比起一动就害怕的张而言,那是大踏步地向前了,针对拱宸桥事件,他提出了“唐四条”

  第一,日本租界当局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并负责赔偿受害者的一切损失;

  第二,日本方面交出草菅人命地警探交由中方审判,为示公平,日本可以派员出席法院;

  第三,日本方面应严格承诺取缔辖区内黑帮、流氓势力,打击一切犯罪分子;

  第四,日本应保证租界不会成为危害中国的非法之地。

  对着四条,全体一致拥护,认为有理有力有节,既表达了我们严正的态度,又没有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地迹象,说明了中国政府的诚意。

  “少川兄方才提了。我以为极好。但是有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