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1章】 最新战略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轨迹的特点。在得到中国方面提供的法国75mm火炮数据和设计后,德国设计了类似的版本,而英法两国则加大了对中大口径火炮的投入。另外,因为中国国防军在迫击炮领域的显著优势,双方不约而同将迫击炮装备到步兵连,作为伴随压制火力,效果非常好,以至于战壕战的威力被削弱了不少。

  当然,大战最大的蝴蝶效应在中国,利用大战的机会以及战前的准备,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个门类、各个领域的工业得到了充足的市场和空间,不仅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货基本绝迹,而且中国产品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从最基本的粮食、饲料、服装到高级的军火、钢铁、化工,各类产业均处于意想不到的景气之中。根据工商部的统计,5年间工业从业人口增长了近2倍,工业产值增长了3倍余,全国贸易收支从战前的入超变成大规模的出超,不仅困扰中国多年的白银外流情况消失,甚至还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大量货款堆积的状况。

  在出口最热闹的当口,中央政府不仅对钨、猪鬃等战略出口物资征收高达100%的出口关税,而且强硬表示,除了美元、华元和金银货币外,一律不接受其他货币结算。在英镑、法郎等货币急剧贬值的当口,有力保持了华元的币值。表面上看,这些措施一开始似乎削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但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到了后期,各国捏着鼻子也只能向中国采购价格更高的产品。

  以飞机为例,中国平均生产成本在1000-1200华元左右,对外出口价格为3000华元,英法一开始嫌贵,但在1915年西线拉锯战中,得到中国飞机图纸的德国空军大发神威,不到3个月就击毁英法空军2000余架飞机,英法不仅在数量上难以与德国匹敌,在质量上更是落于下风,最后只能从中国进口3000架飞机,整体采购成本达到5000华元,考虑到华元币值的坚挺与英法货币的孱弱,英法付出了多一倍的价格。整个大战期间(包括后来俄国内战期间对高尔察克政权的出口),中国对外军火输出高达17亿华元,利润在10亿华元以上,相当于1917年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到1920年,中国中央财政收入不仅完全摆脱了各类赤字,而且全部还清了从辛亥以来历年所借的内债,1920年3月当届国会召开后,总理唐绍仪喜气洋洋地向议员宣布,民国八年(1919)财政年度中央政府总收入已经达到17亿之多,国防军各兵种提前完成第二期国防计划,即便扣除北方战事的消耗以及可能带来的开支增加,当年财政盈余也在4个亿以上。

  事实上,从俄国拿回黄金以后,北方战事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