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入场_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舍的。本来方子安告诉她,不必来送自己,可春妮认为自己有这个义务来相送,因为自己将来是方子安的女人,这种时候她岂能不在场。

  张若梅当然也想着送方子安去大考,但是方子安却担心她的安全,让她好好的呆在家中便好。毕竟秋闱大考试临安城的大事,贡院左近以及城中各处都增派了人手维持治安,这对张若梅不利。虽然说事情已经平息,张若梅已经好几次出入街市之中,甚至不用化妆招摇过市也没有遇到危险,但这种时候还是小心为上的好。

  晌午时分,方子安登上了雇来的马车和春妮一起前往秋闱考场——位于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内的贡院。这里不仅是秋闱大考的场地,也是历届春闱大考的地点。

  方子安认为自己已经动身的够早了,然而到了贡院外的广场上,他才发现自己大多特错了。贡院大门外的广场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参加秋闱的学子和前来送考的陪同之人早已将广场左近挤得水泄不通。贡院门口,学子们排成的队伍已经是一条打了几个转折的长龙。场面甚是热闹。

  下了马车,将物品行李放在广场边缘的一颗大树下,方子安擦着汗四下观瞧。但见广场四周和广场上全副武装的官兵把手的极为严密。位于贡院进口处,更是有临时搭建的几座高高的箭塔。上面有巡视的官兵晃动的身影。显然,大宋朝对于科举之事还是极为看重的,这是大宋朝取士的唯一的正规渠道。当然,表面上看是如此。朝廷对此事极为看重的,所以秋闱春闱都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再看广场上的这些应考的学子们,有的呼朋唤友兴高采烈,有的沉默不言席地而坐,有的则满脸愁容,心事沉重的样子。参加秋闱的人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年纪上有老有少,有的只是稚气未脱的少年,有的则是头发花白的老者了。相貌更是俊美丑陋咋样的都有。有的人身着锦袍手持折扇仪态娴雅,有的人则穿着破旧的长衫,畏畏缩缩。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供人上升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囊括了一定的阶层范围。有钱的没钱的,年老的年少的,都有资格在这条道上来搏一搏。从某种角度上,倒也是这样的时代中少见的有限的公平之事。正因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才有这么多人哪怕是已经胡子花白,还是愿意继续尝试。

  所有人其实都抱着一个目的,一旦过关,一旦登科,便可鸡犬升天,光宗耀祖,便可到达人生的一个巅峰了。所有的想法和抱负都将有实现的可能。这就好像是一场赌博一番,堵上的是自己的命运,赢了的便将是把握命运,输了的便将继续在命运的铁蹄下遭受蹂躏。

  方子安正自感慨,忽听旁边有人叫道:“子安兄,哎呀,可找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