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蹴鞠大会迎扶南_水浒大反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中枢院,后天你就作为队员去比赛。”赵似说到。

  “可是我不会蹴鞠啊!”钱林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你不需要会,作为备用人员就行了,但时候只需要等其他队员赢的比赛就行了。”赵似说到。

  就这样钱林稀里糊涂的成了一名蹴鞠选手,钱林觉得自己现在是国足选手,顿时感觉有些丢人,因为自己踢球实在不咋地,只是有赵似这个关系才进的国足,太讽刺了。

  第二天,赵似就带着钱林来到了中枢院。

  赵似在跟几个官员打过招呼以后就有一个人带着钱林进了一个场地上。

  场地上有好多人在蹴鞠,钱林看的眼花缭乱,足球在这些人脚上反转腾挪各种动作,让钱林自叹不如。

  有人给钱林安排了一个蹴鞠的好手来教授钱林一些基本的蹴鞠知识。

  “这位兄台,你既为备用人员,基本上是不用上场的,不过还是要跟你说一下比赛的规则。”这位蹴鞠好手说道。

  “噢,还请详细说来,我好有个明白。”钱林客气的躬身说道。

  “蹴鞠是一种特别有技巧的运动~”这蹴鞠好手就开始给钱林讲解起来,钱林也认真的学习起来。

  北宋的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从一人到十人均可)。

  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

  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显然,“白打”强调的是技巧性与观赏性,有点类似于花样足球。

  另一种玩法是“筑球”,更强调对抗性。球场中间会竖起一个大球门,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以彩带结网,只留出一个尺许见方的网眼,叫作“风流眼”。

  比赛双方分别派出十二人(或者十六人),分着不同颜色的球衣。

  两队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就如现代足球比赛中也有前锋、前幺、后幺、后卫、守门员等分工。

  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社司”,即正副裁判员。

  比赛开始时,左右军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方先发球。

  不管哪方先发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

  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

  球射过“风流眼”,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