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袁短道 上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做成大事,只能解决关键点了,漕运停歇的关键点,在山东在黄河夺泗之上,只要解决了水量问题,几百万两银子。也堪堪能做成大事儿的。

  “嗯……只修山东段,勇钦你的心里还有疑虑啊!

  只修山东段不够,必须自江苏开始修缮,江苏那边雨水充足一些,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下,但自山东开始至京师,首要的一点就是保水固堤,若有可能山东至京师全段,皆用石堤!”

  大运河的问题,李大成知道其中的关键,一个字,水!保住了水,也就保住了河道的顺畅,江苏一带的运河紧邻长江,而且当地的降水,比北方丰沛一些,那整修大运河的关键就在北方了,只要能调节好北方的水量,修缮大运河,就只剩钱的事儿了。

  “二爷,石堤?

  此事难呐!舍去南运河一段,自扬州到京师两千多里河道都用石堤,耗费至少数以千万计!”

  在王勇钦看来,这位李二爷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土堤都难,哪来的石堤?

  “勇钦,津沽一带洋鬼子最大的驳船能载货几何?”

  “二爷,按洋鬼子的说法,大致在三五百吨上下,折合咱们斤两,在七八十万到一百二三十万斤。

  二爷,您不是想让运河全段都能通行这样的驳船吧?”

  想到这一点,王勇钦的头皮有些发麻,若如此,工程将更加浩繁,运河沿途的许多地方都要重新开挖,船闸、水闸也要新建,这比新修运河的工程,简单不到那里去的,这样的工程,说实话,大清是干不了的!

  “正是这个想法,看来你的准备也不足啊!

  回去跟周帧商量一下,这段时间,随时准备出发巡河。”

  建铁路还是修运河,李大成更倾向于后者,大清如今的人口有些过剩,人地矛盾最尖锐的就是山东,三千多万人口,小半人无田可耕,有了运河这条黄金水道,短期内就能解决数百万人的生计,长远看来,十几二十年间,也能解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计,货物转运,就是利民之举。

  与火车相比,驳船的运量并不小,甚至会更多一些,大运河,是可以抗衡铁路的存在,铁路路权多在洋鬼子手里,有了通畅的大运河,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抗洋鬼子在铁路上的优势。

  短期之内,许多路权都是收不回来的,这也是李大成着力想促成大运河修整的原因所在,海权不在、路权不在,河权大清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二爷,这花费最少的修河方案……”

  对于款项的来源,王勇钦还是有疑虑的,这是大清呐!怎么可能真的将几千万两银子,砸在运河之上呢?

  “不必留着了!我保你到时候有五千万以上的款项!

  谁敢贪这钱,老子让他有命贪没命花,还要赔上一家老小的命!

  贝勒爷给你的一百万,近期好好打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