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用我不成 二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简易码头怎么也能用上十年八年的。

  在码头上再修一条铁路,那塔埠头港一年四季都能使用了,李大成设计的虽说是临时码头,但规模跟可以停靠的船只,也远远大过了原本的塔埠头港,进出塔埠头港的货物大多是散货。这样一个临时码头建了起来,分一分胶澳那边的热度,轻而易举的。

  “二爷,建港的人力何在?胶澳的德国人能同意?”

  “杏城。你这两个问题,白问了!建港的人力何在,你不知道吗?

  至于胶澳的德国人,杏城呐!切记!切记!这是咱们的大清!大清的事儿,咱们大清的人说了算,而不是胶澳的德国鬼子。他不同意,咱们就不建了?

  我倒要问问你,这是大清呢?还是德国?”

  杨士琦第二个的问题,让李大成有些恼火,虽说不认可大清,但这个时候,李大成也不得不说上一句咱的大清,咱是大清的百姓。

  杨士琦官宦之后,他跟杨士骧兄弟算是正经身居高位的官二代,如此惧外还了得?无论是大清、北洋还是民国,杨士琦这样的人,都属于是精英阶层,德国人不可怕,小日本不可怕,诸洋鬼子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这群人有洋鬼子说了算这样的想法!

  精英的脊梁断了,一国的脊梁也就断了,听了杨士琦的第二个问题之后,李大成在想,自己是不是要在大清覆灭的时候大杀一场呢?杀绝大清所有的官宦人家,将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全部葬送掉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大成也在谋划着事情的可行性,若是振威军能在东三省站住脚,并打的沙俄节节败退,有了一群悍匪般的振威军,做这个,难度不小但也不是无法做到,只是这样一来,杀的人就太多了,至少几百万数。

  想了想杨士琦的跟脚,李大成按捺下了这个想法,所谓的精英阶层,能在上层社会站住脚,靠的是什么?这才是关键,仔细的想了想之后,李大成得出的结论就是知识,无论是读圣贤书还是出国留洋,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所拥有的机会比普通百姓大的太多。

  这个问题,他已经在解决了,医府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在,医府建立之初,收拢的都是普通百姓的子弟,医府可不止是学医的所在,有了与诸洋鬼子的文化交流之后,学制造武器也可以在医府的,即便自己的振威军不动手,将来医府造就的这些人,也要跟所谓的精英阶层们争夺社会地位的,将这一阶层扫落尘埃这事儿,貌似用不着他李大成来做。

  “二爷高见!

  可是要用山东的难民?可这粮食从何而来?山东的粮食还是不能自给的。”

  自己的话,杨士琦没有听的进去,李大成也不计较这个,听不进去,他杨家也就到他们两兄弟这一代了,等医府的人崛起了,两个阶层对抗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