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济民粮铺 下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高丹桂点明,话说了一半,他要的是高丹桂补充下面的东西。

  “二爷的意思是用济民粮铺控制乡村城镇的粮食跟杂货买卖?”

  有了李大成起头,高丹桂这个资深掌柜自然能结尾,只是说到了杂货买卖,他的心里有些激动,想想一个辐射整个山东的城乡的杂货铺,一年得有多大得收益啊?

  “你说呢?难道让我再另起堂口吗?一锅烩,省时省力!”

  “二爷高明!”

  “高明的不在这里!

  这济民粮铺建了之后。你们还要接茬建粮仓,乡镇粮仓一万石,州县粮仓十万石,府道粮仓百万石!

  根据当地人口的多少。来确定粮仓的数量,人少可以少建,人多就要多建,各地州县征收税赋,多以银代粮,这买卖你们也要给我做好。银钱汇水之类的玩意儿,老子不想在济民粮铺看到!”

  建乡镇州县府道粮仓,众人没什么意见的,做粮食买卖,总得有几个粮仓的,虽说李二爷定的粮仓数量多了一些,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真正的坏事儿,就是李二爷要掺和税赋征收的烂泥塘,以银代粮、银钱汇水可是地方的官员乡绅大户们,吃百姓的主要路子。

  粮食换银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百姓缴税,首先要把粮食换成普通的银钱,这一关吃肥的是下面的地主乡绅大户们,接茬就要将这些普通的银钱,到官府出火耗折换成正经的官银,这第二关吃肥的是州县官员,只这两关,百姓手里的粮食就要被打压两次价格,而且大多数时候是成倍的打压。

  大斗进小斗出,那是没脑子的玩意儿玩的下三滥手段,真正的高手玩什么?玩银钱汇水!

  官价一千钱、八百钱一两银子,市价一千五到三千钱一两银子,百姓卖粮用官价的银钱兑换,百姓纳税用市价的银钱兑换,私银变官银,火耗少则一成多则四五成,这里面的水分太大了,有几百亩地的小地主不算啥!那些能进入纳粮、纳税体系的地主大户们才厉害。

  每个州县都是赵百万、钱百万等某某百万的,这些地主大户,可真的是家资百万啊!没有某某百万的州县,也得好几个几十万,试想大半个州县的百姓为他们挣钱,一年收入几万两、几十万两,也不算多离奇的事儿。

  济民粮铺的存在,本就破坏了地主大户们在荒年、灾年借粮发财的路子,李二爷又要横一脚到纳粮、纳税中来,这就把一个州县,从官员到地主乡绅全部得罪遍了,这样的买卖,在大清只怕是开不起来的。

  “二爷,咱们没有壮大之前,还是最好不要掺和纳粮、纳税之事,这里面的水太深,稍有不慎就会跟整个山东敌对啊!”

  这里面的道道,高丹桂是清楚的,民不与官斗,商人也是民,而且在士农工商之中排位最低,官府有的是法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