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借台唱戏 上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晋商、徽商这些大商帮也是一样的,老娘们初入山西。大德恒的三十万两银子,是自愿报效的?那是不得不自愿报效,不报效,以后这买卖也就别想干了。

  这样的环境催生出了所谓的官商,这个官商可不是官督商办,而是带着红顶子的商人们,有了红顶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赋税,而且有了红顶子还可以结交官员,有了官员的支持,买卖就更为好做了。

  胡雪岩、盛宣怀,正是官商之中的佼佼者,有了这两位做大清商场的榜样,许多大商家都想挤进这样的行列之中,但一个商人想做到胡雪岩、盛宣怀那样的地步,没有契机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契机,他们只能做带着候补帽子的商人而已,充其量就是身份比之普通商人强了那么一丁点而已,到了该压榨他们的时候,官府该怎么压榨还是怎么压榨的。

  契机是什么?胡雪岩的契机是为左宗棠筹办军粮,盛宣怀的契机也是在李鸿章的军中,想做红顶大商,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曾左李这样的既掌权又掌军的实权大臣。

  李鸿章不成了,现在就轮到桂顺权倾一方了,有振威军在侧,有运河工程,有医府的工程,现在桂顺身边,就有的是这样的机会。

  李大成在山东要筹建的大成公,其实也是走了官商这样的路子,只是许多人还不怎么清楚而已,机会有了,许多人就要握住,所以也就有了这批商人主动运银子来报效的举动,当然,这些人里面也不乏单纯为报效医府而来的有志之士。

  桂顺对商人们是契机,这些商人们对李大成也算是一种契机,这段时间为了筹建大成公,李诚有、蒋辉云也来了鲁中一带,有了蒋辉云率领的师爷团,许多琐事也就不用李诚有去忙活了,在济南府跟蒋辉云各自分工之后,李诚有也来了微山这边,这样李大成身边也多了一个臂助。

  医府筹建也是有大买卖的,李大成这边想要两月之内建成一座临时医府,想要快就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两个月建成医府付出的代价就是,物料的价格成倍成倍的增加,看着一天天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李诚有这个管钱的六爷,心里隐隐有些发痛,他跟李大成一样,都是苦出身,虽说家境比李大成等人要强一些,但也强不太多的,该挨饿的时候一样得挨饿,该逃荒的时候也一样得逃荒的。

  山东这几年连年灾荒,新建的宅子不多,砖瓦之类的行业有所萎缩,所以建造临时医府的砖瓦,有一大半需要从南方的苏浙等富庶的地方运来。

  占地四千多亩的临时医府所用砖瓦木料数量之大,一块块的根本没法计数,工匠们给出的砖瓦用量,是用船来计算的。

  二十间屋一排的双层宿舍、课堂,需要至少五十沙船的砖瓦木料黄沙,石条另计。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