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八章 儒商 上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展抱负,许多洋务人才,大多被官场给死死的缠住了。

  将变革与官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是这些旧时代变革之人最大的错误,开放了思想、学了科技。结果又心甘情愿的被官场所束缚,这样的变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这些时代骄子们的经验教训,李大成看的到,同样,他们培育出来的人才,李大成也用的到。

  义和团拳乱、八国侵华、津沽血战,北洋的学堂全部打废,京师大学堂停课,和约虽说已经签署了,但大清上下的对外矛盾依旧尖锐,这个时候,涉及洋务的一些东西,也是官场的禁区、雷区,大多数官员都是不敢招揽这些洋务人才的,这就让很大一批精通洋务的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了。

  官场上的人怕这些,但李大成这边不怕,医府这边也不怕,有詹天佑在山海关一带活动,有杨鸿元在京师活动,有李诚有在山东招徕,数百或留洋或同文馆毕业的学生、教习,也在纷纷向微山一带聚集。

  南边的一些做过买办的人,也在蒋辉云的邀请下进入大成公这一序列,李大成谋划的许多事儿,现在也有了眉目。

  最先有了章程的,既不是烧锅也不是砖瓦窑,而是缫丝局,机器缫丝在大清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南方的缫丝厂也不在少数,商场竞争激烈,越是赚钱的买卖,竞争也就越是激烈,生丝这一行当就是如此。

  有人为此发家致富,也有人为此倾家荡产,蒋辉云招徕的这些人,就是在南方的缫丝大战之中的失败者,对于这些人,李大成也不小看,失败也是经验,有了这些懂行的人,或许缫丝、丝织这一行业,会先于其他产业建成的,因为山东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生丝原产地。

  收购桑蚕,贩卖生丝,这不是李大成的路子,他要做的是半成品,从原材料的深加工之中获益,有闲暇的时候,他就陪着大成公的一些人谈天说地,不断的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中国至少有两千年的文明史,许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现在所要做的,也不是本质上的改变,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工艺还是那些工艺,只不过要快速的提高一下效率而已。

  这天李大成跟大成公的一些掌柜,又跟医府的一些西学教习谈了一场,回住处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人,两拨人错身走过之后,一个四五十岁,掌柜模样的人,拦住了李大成一行的去路。

  “可是大成公李二爷当面?”

  这位掌柜拦住李大成的去路之后,抱拳施礼,目标很明确,就是李大成。

  大成公除了在胶州府之外,在山东是名声不显的,这人的问话,让李大成有些纳闷,难道是胶州府的商家?

  “正是。不知您是……”

  “旧军孟洛川!”

  听到旧军孟洛川的名字,李大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