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国野之分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在曲阜城外不远的农夫是国人,而居住在山脚下的农夫则是野人。

  国人和野人虽然都算是鲁国人,但二者的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国人的义务主要有两条,按时缴纳赋税,打仗的时候为国家服兵役。

  但他们在履行义务的时候,也享有很多权利。

  因为国人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文化教育,所以他们可以进入鲁国的行政系统做一些文书工作或者是跑腿之类的简单活计。

  即便没办法进入行政系统,他们也可以选择去做生意、做工匠等等。

  而因为文化程度高,从事的行业又遍布各个领域,所以国人对于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因此他们自然而然的享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

  在春秋时期,因为国人不满国君统治,所以就联合起来推翻国君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回。

  甚至就连周天子都有被国人干挺的记录。

  当初周厉王横征暴敛,还派巫师去监视国人的言论,遇到有怨言的就直接杀掉。

  国人被他弄得不敢说话,走在路上都只能用侧目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久而久之,国人心里的怨恨越积越深。

  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把周厉王推翻,还把他流放去了彘地,一辈子不允许周厉王回国。

  阳虎不怕三桓,反而担心来自国人的道德谴责,原因就出在这里。

  而野人的义务只有一条,那就是缴税,他们并不需要服兵役。

  但不服兵役却未见得是件好事。

  因为在这个谁拳头大谁就牛比的奴隶制社会,你不当兵就代表你没有话语权。

  同时,野人的受教育程度也很低,而且他们当中还有很多逃亡来的夷狄,对于中原国家的礼仪一窍不通。

  本来野人就已经因为没文化备受歧视了,还要因为夷狄身份被二次鄙视,属实凄惨。

  野人不止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的自由也备受限制,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奴隶。

  所以做生意不可能,当工匠也不可能,他们只能种地。

  所以说,国人和野人虽然都是鲁国人,但国人可以算是鲁国公民,而野人最多算个居民。

  沦为奴隶的野人,更是只能算作国人的私人财产。

  宰予望着这些人,难免叹气。

  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

  有的人,生来就是骡马。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真实写照。

  孔门弟子里,一部分人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

  但另一部分,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群辛勤工作但却食不果腹的野人们。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底,他们从来就没把野人当人看过。

  宰予突发奇想,冲着一旁的子贡问道:“子贡,你说如果我当上了国君,能不能下令让野人和国人享有一样的权利呢?”

  子贡听了,抿了抿嘴唇,他拍着宰予的肩膀说道:“子我,你这想法是挺好的,我也知道你是好心。但你能有这个想法,那你就不可能当上国君。”

  “为什么?”

  “各国都规定了,要给愿意从事劳作的国人提供田地。你如果也给野人这个权利,那分出去的地,你准备从哪儿出呢?

  你昨天还告诉我,夫子从前不能出仕,是因为他的主张触及了三桓的利益。

  但你的这个主张,可不止动了三桓的利益,还动了国人的利益啊!

  听我一句劝,你这些怪话平时和我们说说没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你要么是在开玩笑,要么是动了恻隐之心。

  但如果你未来到了国君或是其他高位者面前,你说话可得悠着点!

  你贸然说出这种话,他们肯定会觉得你没安好心,弄不好就会丢了性命!”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