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六章 少年将军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友德应该叫他世叔。可胡大海为人并不太讲究细节,又特别愿意与有本事的人结交,两人就这么默契的兄弟相称起来。

  邓友德也知道军法无情,自然不会替胡大海打什么掩护,只寄希望于朱明公宽宏大度,别与他一般计较。

  和州城内,朱国瑞接到胡大海的禀报,当即喜形于色。对于邓友德,他可是惦念已久。

  这位少年将军在历史上曾经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平定吐蕃,一生戎马罕尝败绩。直到洪武十年,他于回师途中不幸病逝,才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止上朝三天,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他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

  因为邓友德长年在泗州虹县一带征战,朱国瑞一度以为他已经投奔了朱元璋。

  没想到,在历史上就善于推荐贤才的胡大海终于出手,将这么一位大将给自己拉了回来。

  “惟庸”

  朱国瑞点手叫过令史胡惟庸。

  “你给胡大海回一封信,就说本帅不再追究他擅离职守之罪。当然,这招揽贤才的功劳也就此抵消。”

  胡惟庸会意地一笑道:“主公赏罚分明,当为吾辈楷模。”

  要说帅府之中,最会说话的就是胡惟庸。李满星虽然喜欢溜须拍马,但总让人感觉拍不到点上,常常让朱国瑞感到不太自在。

  赵端又纯属于不会拍、硬要拍的主,经常会在无意中闹出笑话。

  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弟子沈森,整天都是一副毕恭毕敬、公事公办的样子,让朱国瑞觉得他们可信而不可亲。

  只有面前的这位胡惟庸,既爱奉承又会奉承,经常让朱国瑞感到无比舒心。

  虽然有人建议让胡惟庸右迁出府,担任更重要的官职,但朱国瑞还真有点舍不得。

  至于胡惟庸本人,更是对这个没有多少权利的令史之职甘之若饴。

  舒心地一笑之后,朱国瑞继续说道:“本帅知道邓友德的父亲邓顺兴和兄长邓友隆都是一方豪杰,我希望他能够超越父兄的成绩。因此,本帅想赐他一个‘愈’字。你也在信中一并问问他愿不愿意?”

  胡惟庸微微一笑道:“主公能给他赐名是他的福气。臣料想小邓将军必会对您感恩戴德,此生都会为您效死力!”

  也对,看看那几个工匠徒弟,哪个不是以朱国瑞的赐名为骄傲。平日里,他们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所用的名字是恩师给起的。

  “主公,您现在算上俘虏的人马已经达到十七万了。咱们可不能再在和州这个小地方发展。”胡惟庸谨慎地提醒了一句。

  朱国瑞点点头道:“那肯定是。和州充其量就是个大点的县城。屁大点的地方,每年产出的粮食还不够人吃马喂的呢。”

  “既然胡将军和邓将军已经收复了定远。滁州之事,恐怕主公也得考虑一下。另外,这么多的人马,是不是考虑一下让您的那些老兄弟们也独领一军?毕竟还是他们更加可靠。”

  “说得对!”

  朱国瑞霍然起身,“召集众臣,现在就进行议事!”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