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六章 八股的由来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杀了汤和的丈人,不是逼他造反吗?

  诸臣闻言色变,不少人站出来求情。

  “怕什么?”朱元璋面色铁青,“孤宁可汤和反叛,也不愿让百姓受累,更不愿坏了咱们的号令!”

  见他心意已决,徐达偷偷向几位老兄弟示意,让他们不要再劝。

  “高见贤!”

  “臣在!”

  朱元璋咬牙切齿地说道:“你带着王旗,亲自去胶州处理此事。如果汤和不从,就地处斩!”

  “臣遵旨!”

  从亲卫手中接过王旗,高见贤直接出离王府。

  数日之后,汤和自缚双手,带着丈人的头颅前来请罪。朱元璋恩威并济地训示一番后,亲手为他解缚。

  汤和的确是怕了。他深深了解朱元璋的为人,知道他真敢不顾同乡之情。在这点上,他恐怕是淮西诸将中最知道进退的。也正因为谨慎和了解,历史上的汤和是少数得以善终的重臣。

  为了表明自己没有二心,他还特意带来胶州的两位大儒。

  朱元璋虽然喜欢跟读书人亲近,但坚决制止其他将领豢养儒生。他担心武将们知道得多了,起兵造自己的反。

  汤和把从当地召募的儒士送来,也是表达自己没有造反的意图。

  果然,朱元璋闻讯大喜,摆宴款待汤和与两位大儒。

  席间,名唤丁礼和陈仪的两位儒生侃侃而谈,引得朱元璋不停地抚掌大笑。

  酒过三巡,丁礼已经有得醺醺然。

  “鲁王千岁。”

  一句千岁叫得朱元璋眉开眼笑。

  他心道:还是读书人有礼貌,称呼人都这么规矩。

  “您可知张士诚这个名字的来历?”

  朱元璋一愣,不明所以地问道:“还请先生赐教。”

  丁礼轻蔑地一笑道:“《孟子》中有云,‘士诚小人也!’”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朱元璋心里一沉。

  这些文人真是骂人不带脏字。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读的书可比俺多。

  他尚且中了文人的圈套,给自己起了个混帐名字。老子只在庙里念过几天经文,岂不是时时处处被文人笑话?

  朱元璋眉头紧皱,不由自主地攥紧酒杯。

  如果老子能够夺取天下,定然要想办法治一治这些奸滑的文人。凡是敢用“光、秃、僧、贼”等字指桑骂槐的,一律处斩!

  一颗仇恨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他停杯不饮,显得郁郁寡欢。

  两位儒士不了解他的性格,汤和却惊出了一身大汗。原本为了讨好上位请来的儒士,现在骤然变成要命的判官。

  “王爷,您公事繁忙,微臣就不打扰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汤和连滚带爬地逃出王府,快马回奔胶州。

  见汤和不辞而别,两位儒生也起身告退。

  回到府中,朱元璋铁青着脸来到孙氏的卧房。

  孙氏温柔地替他揉着脑袋,关心地问道:“王爷,您这是怎么了?”

  “唉!”朱元璋叹息一声,“孤现在越来越担心文人无德。”

  “怕什么?”孙氏娇嗔地看了他一眼,“刀在您手里,妾身倒想看看谁敢无德!”

  “话是这么说。可将来在开举选士之时,如何预防他们胡写?”

  孙氏淡然一笑道:“您定个格式,再把内容框死……”

  “爱妃,你可真是女中诸葛!”

  朱元璋不禁仰天大笑……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