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鲜卑_寒门贵子家养小夫郎他又娇又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烦他,不见就不见了。可要是日后还准备维系彼此的情面,连拒了三次,恐张郎君记恨在心。”她抿嘴笑道,“刘备请孔明,不过三顾茅庐,小郎就算胜孔明百倍,可我怕张郎君没有刘皇叔的心胸。”

  徐佑看也不看,将手书扔给了履霜保存,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五色龙鸾想做留名千古的大事,些许委屈都受不了,那是我看错了他。若是所料不差,过不了几日,他还会上门,等那时再见不迟!”

  “小郎对他这么有信心?”

  徐佑放下笔,微微笑道:“我不是对他有信心,而是对三都赋有信心,这几日顾允在吴县四处奔走,估摸着也该有些回应了。”之后闭门不见任何外客,专心习字,过了难得的一段悠闲时光。

  而在这段时间,三都赋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世族门阀、道观佛寺、官员士子争着传抄,将他的声望推高到了无可比拟的地步。

  跟十字诗不同,诗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流行极快,所以徐佑从孤山下来,已成钱塘县家喻户晓的名人。但三都赋不同,作为俳赋里最为浩大的京都赋,一来字数多,二来用典多,三来生僻的学问多,既不好理解,更不好流传。因此三都赋先是随着张紫华、顾允等人传到了吴县,经过有意无意的推动,几位世人敬仰的大儒们纷纷点评作序,竞相夸赞,慢慢的引起了整个文坛的关注。然后上行下效,人人争睹,从众效应外加质量过硬,终于掀起了一股浩浩荡荡的声潮,顺江而下,借悠悠之口,波及扬州十二郡。

  “小郎,其翼郎君派人送信回来,这几日买纸的人骤然多了许多,坊里日夜赶工,连他都亲自上阵抄纸了,还是忙不过来,要你无论如何,得从人市买些奴仆回来。否则的话,洒金坊就得闭门歇业,不敢再接待上门买纸的客人了,传出去商誉尽失,长远不利……”

  徐佑虽然几近完美的融入这个时代,但心理上还有点洁癖,对人市买人这种行为避之不及,只是刘彖从中作梗,左右招不到良人来做工,无奈之下,说不得要按照何濡的要求去人市走一趟。

  人市其实不能称为人市,官方从不承认这个说法。人市的形成,最早源自于为了处置战争俘虏而设立的军市,后来成为社会各阶层买卖奴隶的场所,私下里也称为人市。六朝时奴隶来源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战争俘虏,多是北魏和蛮族;二是罪犯及其家眷、奴仆、部曲等;三是失地农民和流民。这些奴隶充斥在营户、杂户、乐户等贱籍里,经过朝廷赏赐和士族转赠,逐渐的流入人市成为供人挑选买卖的货物。

  “好吧!”

  面对现实,徐佑只好妥协,道:“风虎,你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