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4章 并不善待兵卒、百姓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