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五十五章 诸华诸夏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则那些营养只能变成肥肉,引来饿狼的垂涎——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宁渝给出的答案便是过去他一直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原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制度,将如今大楚的上万万百姓,变成能够真正承担起国家兴衰的素质国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对于华夏而言,还是对于大楚而言,绝不能只是一个徒具其表的国家,即便再有钱那也只会成为一个大号的废物点心。”

  宁渝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后世清廷之所以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本质上就是因为它不敢放手武装百姓,不敢信任汉人的缘故,而在这个时代当中,想要真正雄霸世界之巅,就必须要立足于百姓。

  要知道,这个时代里的战争本质上就是在于比拼人数,特别是在顶端的几个工业化国家当中,所能拥有的武器基本上也不会差很多,特别是步枪的使用也会越发简单化,再加上各国财政力量的发展,使得军队的人数开始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到了二战时期,那些主要的军事强国动员人数都能达到千万以上!

  千万级别的军队绝不是现在大楚的体制所能实现的,实际上宁渝简单估算了一下,他顶多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武装出八十万人来,而再给他三年时间,也只能拢共武装三百万人,而这三百万人便是目前大楚的极限,再多的话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掉。

  简单来说,任何玩精兵主义的国家,都会在人海攻势的面前彻底崩溃,只有那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武装更多军队的国家,才能拥有未来。

  就好比明末之时,如果大明能够武装出几百万人来,哪怕他们的战斗力再差,也不是寥寥几万八旗能轻易灭掉的。

  “想要实现这一点,我大楚就必须要移风易俗,统一文字,统一语言,乃至于统一思想,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宁渝脸色沉凝道:“朕以为,我大楚文字虽然已经统一,可是各地之间方言众多,可谓是十里不同音,即便是乡邻都有语言不通的现状,因此朕以为,想要实现九州同风,就必须借助义务教育的方式,在全国乃至于整个东亚普及同一种语言。”

  “同一种语言?”

  大臣们很快就被这一设想给震惊住了,要知道统一文字虽然难,可是在统一语言面前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因为前者只需要面对占据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的读书人,而后者却需要面对上亿的民众。

  宁渝点头示意道:“没错,朕以为唯有通过一种共同的语言方式,才能使得我大楚乃至于未来整个华夏帝国的子民们,可以通过同一种语言来进行沟通,才能更好的培养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成为忠君爱国的素质之民。”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