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击(五)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纳霍德卡空军基地的地面指挥中心,原本应该登上“天眼一号”的姑娘们全都坐在了操作台前,盛玉华当仁不让地担任起指挥,刘开放带着沈云站在二层的玻璃舷窗前,没打算干涉。

  “可用的人手还是太少了。”

  沈云深有同感:“牡丹江省立高等国民教育学校的学生跑了三分之一,我查过都是伪满高官或是死硬份子的儿女,留下来的300多人有一半以上完成了至少两年的学业,能不能将他们动员起来?”

  “你决定吧,不过导航员只要女子,男子可以送到机械工程学校去,现在滨海区急需的是技术工人和工程技师,光靠美国人可不成。”

  上个月也就是7月份,从大洋彼岸过来的美国人已经超过了十万,这里面包括了家属,妻子和儿女等等,他们全都被安置在刀毕河谷地区,从事相关的工作,技术工人操纵机器、工程师指导技术、设计师研发实验、经理人管理工厂企业,他们的家属也在从事着能力范围内的工作,教师、服务员、园林工人、清洁工等等,如果有语言上的天份,比如能熟练使用汉语,还能得到一份薪资优厚的工作,随船过来的孩子也会进入新成立的社区学校,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初等教育是法定必须要完成的,带有相当的强制性。

  而一些已经接近成年的青年人,则会进入专业的技术学校,30年代的美国可没有那么多的大学专业可读,像他们这种底层的工人子弟,连进入技术学校的可能性都很低,绝大多数会在几年后招入军中成为炮灰,或是更现实一点,加入街头黑帮,成为流氓中的一员。

  眼下身处经济大发展前期的美国,需要解决多达数千万人的就业问题,这才是“租借法案”出台的深刻背景。

  刘开放并不贪心,能吸引几十万到一百万人过来就满足了。

  打通绥芬河到牡丹江一线之后,源源不断的东北地区百姓拖儿带女、拉着牛车、马车、担着担子通过设在边境线上的临时口岸,在进入远东之前,每个人都会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得到一个专属的身份码,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受教育程度,分别从事相应的工作。

  这些工作由滨海区的内务部门领导人来负责,他们还肩负着斟别敌特份子的任务,通过口岸后,再由专门的人员带领去往各个定居点,接收原来那些集体农庄、田地和生产资料等等,还有早就计划好的安排。

  “我希望,党组织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除了帮助百姓安定下来,还要向他们普及文化知识,就从扫盲班开始吧,我希望第一个汉人都成为有文化的人,这里的基础实在太差了,需要一步一步来。”

  “每一个?”

  沈云一愣,刘开放十分肯定地点点头:“每一个。”

  两人没有再说话,因为下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