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六章 交换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教授打报告要求返回抗战前线?”

  刘开放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此人的脾气很火爆,医学院的领导多次向他提出意见,本人还是我行我素,好在白求恩的医术精湛,特别是野战救护水平很高,刘开放不仅包容了他的教学方式,还给予了相当高的待遇,没想到,依然留不住人。

  “他要求这批进修学员结业后,就跟他们一起回国。”

  沈云低声解释道:“我们队伍上最缺的除了枪支弹药就是医生和药品,白教授请求我们支援一批最急需的西药,特别是抗感染的盘尼西林。”

  “可以。”

  刘开放的干脆让她一愣:“真的可以?”

  “你是担心货款的问题吧。”

  “嗯。”

  组织上是个什么情况她不用想也知道,但是要对方白出钱支援,先不说现不现实,也不符合纪律,抗联与对方的合作一直是相对平等的,除了她们十个,并不存在单方面支援的情况,因此,她一直都没有向刘开放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但并不代表心里没想过。

  刘开放能理解她的想法,滨海区的生活条件连来到这里的美国人都惊叹不已,更何况是国内。

  “我想货款可以这样结算,一部分是来自于美国和其他各国的援华捐助,这部分是要换成物资运回国内的,目前来说,从美国到远东再经外蒙入境是一条比较安全的通道,甚至有些物资可以直接在我们这里购买,成本会低得多,有这个条件在,我们对于物资的分配应该有发言权了吧,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当然应该得到援助,另一部分,可以采用交换的方式,比如人材,白求恩教授是我们需要的医学人材,他在这里的教学可以培养更多的战场医生,这样吧,一年的交换期,一年后如果他还要求回部队,我们肯定放行,一年交换期换取200支盘尼西林西林瓶粉剂。”

  还能这样算?没有人比她更清楚200支盘尼西林值多少钱了,沈云一下子高兴起来,滨海区缺少有经验的干部,而延安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革命圣地,沦陷区和国统区的大量知识青年争先前往,这种吸引力是滨海区最缺少的,毕竟表面上他们还是苏俄的领地,不好现在就打出太过民族性的倾向。

  于是经双方在电报中商议,由延安派遣一批有经验的干部到滨海区,充实各个部门的领导,他们的工作将变成边区最急需的物资,枪支弹药和药品等等,当然了人选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像白求恩这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这样的人在边区也是不多的,但还是被抽调出来,因为物资才是最急需的。

  来自于八路军总部的刘文华和龚维航夫妻成为其中的一员,前者曾在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攻读水利工程,正好可以参与滨海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后者毕业于燕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