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八章 航校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岁的姚克祜身穿土灰色的军装,脚上是一双黑布鞋,小腿被布条一圈圈地缠起来,背上背着方方正正的背包,里面是一条单薄的棉被,手臂上的“八路”臂章代表了他的身份,身后的50多人都是一样的装束,这些军装全部都是10天以内新出厂的,脚上的布鞋是老乡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光是这些就值30斤小米,全是边区的老百姓一口一口省下来的。

  “全体都有,立正,向右看,向前看,齐步走。”

  常乾坤与他们一样的穿着,这批人已经在边区进行了为期3到5个月的基础知识学习,借着这次机会,将其中的佼佼者选拔出来,一共50多人,具体能有多少飞行员还得看日后的学习情况,不过他本人已经具有教官的资格了,曾于1926年考入苏联航空学校,1933年进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学成归来后又在边疆的盛世才航空队担任过航空理论教官,他身后的52人中,就有43人来自于这支航空队,他们从1937年开始已经学习了3年,大部分通过了初教机的考核,少数人甚至有了中教机的经验,并不完全是新手,比如吕继熙、方子翼等队员。

  延安与远东联系上之后,中央从知识青年里选出了200多人,再加上新疆的航空队的50人一块儿送过来,几天几夜的火车坐下来,他们的精神面貌依然不错,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次机会有多难得。

  要知道,延安从37年就遭到了日机的轰炸,不得不从县城搬到山区,多少百姓惨死在日本人的炸弹之下,他们无一不想早点学会开飞机,将来能够保卫党中央,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远东不光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将来学成之后还会直接跟着新式战机回国,因此每个人都热情百倍,小小的旅途又算得了什么。

  50多人的队伍排成双列纵队在他的带领下走出刀毕河谷火车站,周围全是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尽管在出来前,上级领导就反复向他们说明了情况,这些大都没有出过国的年青人仍然忍不住东张西望和交头接耳。

  “原来老毛子就长这样啊。”

  “瞧,那个女的头发是金黄色的。”

  他的副手吕继熙在边疆时就见过苏联教官,闻言接口道:“这有什么稀奇的,美国来的史沫特记者不也是黄头发?”

  “少乱说,人家叫史沫特莱。”

  火车站本来就是人来人往,突然出现一支整齐的队伍,他们好奇,美国人也好奇,听到队伍里越来越大的议论声,看到外国人朝自己的队伍张望,常乾坤忍不住扭头训斥了一句。

  “注意纪律!”

  吕继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队伍里的声音小了许多,他转过身目不斜视地向前走,不管怎么样,该看到的还是能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