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7章 三好学生_赘婿的悠闲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苏牧又乘着许青娘的乌篷船穿过湖面,来到白鹿书院。

  他心中虽惦记太平村的私塾,却不好这么快就逃课。

  寻思着等会儿课间再去触怒老夫子,让他把自己赶出去,然后偷偷去太平村。

  奈何目老夫子今日压根不理他,任由他在课上走神。

  苏牧落得了个无趣,只得当个三好学生,跟着认真学习。

  晏公卿有意培养他成为教书先生,故此让他学的都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此时的科举制度,分为,县试、府试、院试;解试、会试、殿试,前三试为童试,通过三试者便是秀才生员。

  有了秀才功名就可以参加解试,也叫乡试,又称秋闱,乡试(解试)通过便是举人,考中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举人做官前途有限,故此更多的人会选择继续去考会试和殿试。

  会试被称为春闱,通过会试便是贡士,贡士相当于准进士,只要殿试时不出意外,就可以顺利成为进士。

  童试主要考诗词和经贴墨义,此间的学子有的还在为秀才功名努力,有的则在准备参加来年的解试。

  包满和贾峪都是秀才,明年秋要考解试,如果通过,后年春就可以去参加会试了。

  程烬则连个童生都不是,来这里完全是混日子,程家也不指望他能自己考取功名,只求他来这里能学点东西,将来好借父辈荫恩请求朝廷封赏个一官半职。

  大魏每年选取的官员很多,通过科举入誓只有三分之一不到,更多的是通过父辈荫恩做的官。

  介子休那一介进士不过五百名,而去年朝廷授出的官职高达一千五百名,考取进士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却从来都不是士族的唯一出路。

  但有一点,荫恩得到的官职上限很低,士族子弟如果都如程烬这般不思进取,逐渐也会被新兴起的士族所替代。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时间就像永不停息的车轮,将那些腐朽的士族远远抛下。

  故此,士族子弟也不都是不思进取,比如包满是包家的第三代,人虽喜欢玩乐,读起书来却异常刻苦,因为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包家到他这一代如果不能崛起,就要彻底没落了。

  苏牧完全没机会参加科举,但他在太平村的弟子有机会,故此他觉得认真学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帖经、墨义、策论、诗赋,是科举考试时的科目。

  帖经、墨义考的主要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全加起来也没多少字,但真要融会贯通,没有十年寒窗是绝不可能的。

  好在苏牧记忆力异于常人,之前在家里便经常研读,倒不是一窍不通。

  策论是结合时事写议论文,又称问策,策问,随着考试级别的提高,此项分值占比也会加重,策论的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