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六章 大获成功(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了,产能一下子扩充这么多,朝廷又在扶植他们,那么肯定会想办法和稀泥。

  就算不说保证把这些扩充产能的盐全部收走,那么再分一部分别处的份额割让给他们,总是可以的吧?

  他们产盐的成本是最低的,也就意味着他们对扩充产能是支持的,而阻碍他们扩充产能的,恰恰是扶植他们的朝廷。

  同样,让他们处在优势的,恰恰也是扶植他们的朝廷,使得别处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建设同等水平的大型晒盐工厂。

  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诉求,喊的是鸦片变成合法的。可如果真的像英国要求的那样鸦片变成合法的话,英国鸦片贩子反倒要哭了。

  这种别扭之下,他们只能做朝廷的狗,也就是刘钰给皇帝所展示的“听话的财阀”。

  那些海商可以和刘钰一起走很远,盐也就这样了,只能当“真的”听话的财阀了。

  这种听话既表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动机推翻皇权,也体现在刘钰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定下增加产能的想法。

  是不是真的能打开外部市场、几成把握,那压根无所谓,甚至不必考虑。

  “国公,可准备让我们扩大多少万斤的产能?只要国公报个数,趁着如今天气尚寒而无雨,正可开工。”

  刘钰报了一个大约是去年湖北盐引数三分之二的数量。

  旁边的林敏一脸的懵逼,心想自己这个两淮盐政使真的快成空架子了,这么大的事,自己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转念又想,得,虽然现在天朝的海外贸易中心在江苏,但自己这个江苏节度使,快混成徐州府尹兼江宁府尹兼海州牧了,海外贸易的事自己不知道也属正常。

  反正这事是你提的,产量激增要是出了问题,找不到我头上。

  他既不懂海外贸易,这时候只能从天朝官员的角度分析道:“此事倒也确实有利而无害。”

  “若能卖出,自然最好,每年盐税增加许多。”

  “况且,各地产盐,多不稳定。或遇大风、或遇大浪、或遇淫雨,有时候便会缺盐。”

  “之前淮南海潮倒灌,还需从四川、福建调拨一批盐来支应。”

  “日后若是再出类似的事,自是要以本国为本。可停了对外贸易的盐,直接支应别处即可。”

  “日本国颇大,人口不少,国公所报增加的产能,倒也不算多。”

  刘钰笑了笑,赞道:“是啊。若是朝廷控制土地买卖,能像控制盐政这么严格,我这个工商部完全就可以解散了。”

  “如今你们这些产盐的,至少在盐之一事上,可以做到舍近求远。近处盐区,不准你们卖,你们就不能卖,只能往外跑。这是逼着你们当英雄哩,总比那些眼睛总盯着国内那点大饼的人强。”

  “林大人想的倒有远见。总归,怎么看,都是好事。”

  几个投资商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