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第 235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众而攻;二是挟天子以摄政,权臣取而代之。

  这两条路难度系数都太大,譬如曹孟德辛苦了一辈子,终究没能从“臣”走到“君”。

  第三条路则容易得多——夺嫡。胜者得其位,追随者得其权。毕竟都是皇家血脉,斗起来也更名正言顺一些。

  对家选的,显然是第三条路。

  而军营当中,只知有主将,不知有天子,比银钱更具诱惑力的是“封妻荫子,手握重权”。对家已走到今日这一步,手中必有兵员,他们要率众入京威胁天子,必须有个正义合理的口号——“剑指奸臣清君侧”。

  裴少淮就是这个所谓“奸臣”。

  唐末安史之乱,安禄山一开始用的正是“讨伐朝中奸相杨国忠,清理君侧祸水杨玉环”这样的由头,所以杨贵妃就成了红颜祸水、替罪羔羊。

  话已谈完,不便久留,燕承诏重新跃上墙头,对裴少淮拱拱手,道了一句“保重”,随后像一只矫健的黑猫,无声消失在月色下。

  裴少淮单手反复轻抛那块金符,笑着入了伯爵府。

  “别说,还挺沉。”

  ……

  皇宫里,皇后再次开口提及淮王入京祝寿的事,皇帝允了。

  此前,太子党或还在贪想、挣扎,消息一出,他们再没继续坚持。东宫犯的是什么错,他们心里清楚。

  王高庠作为太子党的领头人,上疏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老臣身为太子之师,受千夫所指,今请陛下恩赐自裁,以证东宫清白。”

  穷途末路,只能打打太子师者的感情牌了,毕竟太子的老师,都是皇帝钦定的。

  皇帝自然不允臣子自裁,只让王高庠暂且回府“歇着”,好好休养身子,吏部之事由内阁暂管。如此一来,太子失的不只是一个王高庠,而是一整个吏部。

  王高庠离开吏部时,裴少淮作为吏部考功郎中,前来相送。

  王高庠脸色沉沉,疲惫且不甘,看得出来,他是真实在为东宫失势、自己失权而遗憾,唯独没有懊悔。

  他见到裴少淮过来,掩不住怒意。裴少淮还一言未发,王高庠便嗔怒道:“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现在早不是‘尧舜禅让天下’的世道了……东宫失势,淮王入京,这便是你想见到的吗?”水火不容,寒暑不兼,天下只能有一个储君,太子不能重权在握,自然会有兄弟觊觎夺之。意思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太子能牢牢握住权柄。

  “吾为太子之师,莫不成会害他?”王高庠道,“储君无臣子,宛如自断两臂,天底下还没见过哪位储君没有臣子簇拥而安然继位的。”

  他质问裴少淮:“你既也是站在东宫一边的,为何要愚蠢到被人利用,伤了东宫筋骨,让人趁机而入?”

  兴许是动了真怒,王高庠自己都没注意到说漏嘴了。

  裴少淮闻言,暗想

  请收藏:https://m.lew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